第234章 終結篇(1 / 1)

第二日晚間,李厥令劉仁軌與曹城提前埋伏,叛亂的軍隊將起,就被一網打盡。

刺史府中,劉成告和幾個裝神弄鬼的道士,也被薛禮帶人全部控製。

而賊首許二郎在逃往海外的路上,被狄仁傑擒獲。

至此睦州謀反之事宣告結束,具體還有何人參與,則要細審骨幹成員,倒是那個倭國的小娘們,李厥令人砍了其雙手,讓其返回倭國,

告訴那什麼王子,洗幹淨脖子等著,他日會親提大軍到倭國去算這一筆賬。

做完這些,在睦州過了元日,李厥一行啟程往北,經濟州至泰山,等待著李二封禪隊伍的到來。

二月初,李二抵達泰山,整休兩日,於第三日登頂泰山,祭祀天地,獻祭文一篇,告天下書一篇。

爺孫一年再見,自是親見,返回途中,李厥也一直歇在李二的人大輦之中,爺孫同食同寢。

回到長安之後,封禪泰山似乎燃燒了李二作為一個帝王的所有激情,所以變得格外懶散,除了李厥每日叮囑的運動之外,

倒是喜歡上了垂釣和狩獵,而朝政上的事,幾乎全部交給了李厥來處理。

如今的大唐不說海晏河清,但也算是極為繁盛,周邊小國整日惶惶難安,深恐看到大唐的鐵蹄抵達自己的國土,

所以朝貢的越發勤勉,不少國家已送質子入長安。

李厥處理政務並不一言堂,在原先的三省六部之外,他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參謀團,他親自擔任團長,由房玄齡來擔任秘書長,總領每日政務的研討處置工作。

日常之餘,他也沒有放鬆人對蒸汽機及一些工具的研究,在長安成立大唐第一個理科院校,

並在理科院校裏,單獨劃分出一個社科院,由他擔任院長,馮默擔任副院長。

年底的時候,暢清帶著一幫老殺才回來了,這次劫掠南方,所得約為四百萬貫,李厥撥下一百萬貫,作為獎勵出征的老兵和參股的勳貴,

其他的全部收歸國庫,用於發展民生。

李厥又對整個皇宮人員進行裁減,而減出的人,他也沒有不管不顧,都是安排到作坊裏上工,相較在皇宮裏過得還要滋潤些。

貞觀二十七年,李二一紙詔書,總歸他為帝的一生,並正式禪讓,將帝位傳給了年已十六歲的孫子李厥。

李厥登基之後,尊李承乾為太上皇,尊李二為無上皇,本要接李承乾入宮,在宮中興建廟宇以敬孝道,但李承乾並不願意,而是在弘福寺中,幫著剛回來沒兩年的玄奘翻譯經書。

在無上皇的指令之下,他立獨孤柔煙為後,統領後宮。

李厥登基之後,便掀起了大唐又一次的對外擴張。

在滅高句麗時,高句麗還想仗著自己的兵勇城高,但當大唐一件件新式的武器運用到戰場上,原本堅若磐石的城牆,頓時變得像紙糊的一樣。

短短十年時間,將大唐的版圖擴大一倍有餘。

本書完!

……

不好意思,家裏的事太多,這本書隻能以如此的形式草草結束。

這本書在構思階段其實是分為三大版塊,成長篇、科技篇、戰爭篇,大概在150萬字左右,但實在是沒有精力再往下寫了。

再度抱歉,家裏很多事發生,讓我措手不及,根本無心再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