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春風拂過,雄偉的北平城內人來人往,大街小巷中不斷有著小販的吆喝聲傳來,情景甚是熱鬧。
無數的漢人與蒙古人也是在這座城市中徹底放下了過去的民族仇恨,在這座大明朝的北平城中和平地定居共處,穿著各類民族服飾的人行走在北平城的大街各處,儼然使得在這臨近邊疆的地方,多出了一個繁榮程度不亞於應天府的人間聖地。
北平城中央的一處府邸的閣樓上,一名相貌英俊,一身文人打扮的青年遠遠地眺望著這座城市的燈火酒綠,苦笑著歎了口氣,又走回自己的座位上,洋洋灑灑地將一首《桃花庵歌》落於紙上,看著那結尾的“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千古名句,他歎了口氣,形單影隻的身子在這偌大的書房裏顯得格外孤寂。
他叫張輔,是燕軍中著名大將軍張玉的嫡長子。
他自幼熟讀兵書,武功高強,曾經以那驚人的武學天賦和軍事理論聞名北疆,甚至在這民風尚武的北平城中被稱為是那老天爺為了洗刷漢人百年來在蒙古鐵騎下所受恥辱而生的”嶽武穆再世”的天縱奇才。
也正因有著這般的背景與才能,這位張大少爺在大明朝的適婚年紀自然是順理成章地與這北平城中稱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李家獨女締結下了婚約,在如今這座重武輕文的北平城中,人人都說這是門當戶對,男才女貌的一門好親事。
可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在迎親的路上,這位一直都精通馬術的張大少爺竟是意外地墜下馬來。
等到他醒轉過來後卻已經是洞房花燭夜,也不知道是不是摔壞了腦子,這位本該與自己妻子行周公之禮的張大少爺就好像是患上了失魂之症一般忘記了一切,當眾人試圖通過不斷地敘述關於他的故事來喚起他的記憶的時候,他卻對自己那將門虎子的身份表現出了格外地抗拒,像是瘋了一般躲到了書房內,不管誰去叫他都不肯出來。
就這樣,張大少爺的新婚妻子被他硬生生晾在了新房整整一晚,到了第二天,張大少爺終於從那書房中自己走了出來,腦袋上的包裹傷勢的白布也被他自己給摘了下來。
就在所有人都驚喜於張大少爺終於從墜馬的傷勢中康複過來的時候,他居然對著所有人說出了從此自己要棄武從文的決定,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張大少爺便整日開始了吟詩作賦的生活,甚至就連平日裏的衣著也從一身戎裝變成了文人打扮,配上他那張英氣十足的臉,還倒真是一個風度翩翩少年郎。
要說這裏是應天,恐怕沒有人會在意張大少爺的改變,甚至大家還會對他讚譽有加,可問題在於,這裏是北平。
臨近邊境的北平城。
在這裏,張輔那套文縐縐的東西除了淪為笑柄沒有任何的作用,畢竟那近在咫尺的蒙古韃子連會說漢語的都沒幾個,更別說和你坐而論道高談闊論,或許還沒等你作出上聯,他們手中的砍刀就已經落到了你的腦袋上,也正因如此,北平城慢慢地也就形成了以武為尊的風氣,而這位少年英雄也就慢慢地從一個嶽武穆再世變成了人們口中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