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化。
這是哲學,聽著又像是梵語。
用在這個世界上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出什麼錯誤。
時光變遷,山河無恙。
夏國的快速發展,立馬迎來了最大的挑戰。
夏國工業化進程加快,工業品增多,糧食產量增加,各種各樣的產品堆積如山。
而新大陸“地球”上的人口有限,銷量遲滯,物品積壓如山。
很多廠子都麵臨著收支不平的窘境。
這個現象不是偶然出現的,是必然現象。
夏國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幾乎每個省份,都有食品廠、服裝廠等。
生產出來的東西太多,出口量一直不高,這就導致貨物積壓。
這份報告到了程上林手上,他凝重的皺起眉頭,這已經不是一個廠子的事情了,牽扯到了很多方麵,農業、畜牧業等等。
當即,程上林召開會議,想要解決這個事情。
擺在程上林麵前的,就是要如何方方麵麵全部涉及到,而且要解決大家的問題。
按照老祖宗的話,一個是堵,一個是疏,這兩方麵都要做好。
這個期間,平原省率先做出應對廠子問題的辦法指示。
其中、服裝廠等輕工業工廠,要把服裝分為上中下三等,鼓勵廠子設計不同的服裝。
其次,鼓勵繼續加大辦養豬場、養牛場等畜牧業,省裏一次性補貼5萬金龍幣。
這一條主要是應對糧食過多的問題。
第三,鼓勵出口,降低關稅。
第四,鼓勵生育。隻有人多了,才有消費的能力不是嗎?
平原省種種政策,卻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目前的矛盾。
程上林第一時間知道這事兒之後,也明白,想要快速解決廠子的問題,辦法重要,手段更重要。
隻要把這些廠子積壓的貨物全部買下來,不就迎刃而解了?
他以政府的名義,把服裝廠、食品廠等積壓的貨物全部買了下來。
起初大家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
程上林這樣做也隻是飲鴆止渴,有一次,難道接下來還要第二次購買?國家也不能當這個冤大頭啊。
然後第二天,夏國日報就報道處一則消息,夏國國府計劃針對境內“生蠻”援助,援助物品是食品、衣物。
所謂生蠻,就是不願意和夏國有主動接觸的部落,這些部落依然在裹著刀耕火種的生活,這麼多年,夏國也進行過努力和他們交流,但是他們從來不願意和夏國有過多的交流。
而目前,夏國境內已知的生蠻部落數量多達上百個。
這次援助,就是要無償把這些食品和衣物送到這些部落。
這個時候,大家才明白,為什麼程上林的手段是要買下全國廠子積壓的物品了。
開源節流的問題,程上林做的就是要開源。
據不完全統計,夏國境內的生滿部落人數有大幾十萬。有的部落甚至還在逐水草而居。
把食品、衣服等東西送給他們,第一能起到一個正義援助的名聲,第二才是重點,當這些部落習慣了穿漂亮衣服,吃美味食品的時候,才會購買。
這個過程同樣需要時間。
但是,這也是一種手段。
到達夏曆45年的時候,程上林做出的這些工作才慢慢顯現出他的威力,上百個生蠻有將近一半與夏國有了正常交流,食品、衣服等物品可以通過交易進入這些地方。
同樣的,在夏曆45年的時候,人口又一次大爆發。
相比夏曆44年,夏曆45年人口增長高達70%。這得益於夏國又一次增加了生育補助,隻要多生一個孩子,每年都可以領到5萬金龍幣。和以前不一樣,以前從孕婦懷孕到孩子上高中隻能領到10萬金龍幣。
夏國人口(原華夏人)這一次突破了500萬人。若是加上幾十年前從國外移民過來的奴隸,數量就超過了1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