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寒山遮望眼,毗絕無際雪如蓮。遙惜梅影映殘月,暗歎竹魂寫碧天。香冷何許邀眾賞,花紅獨自繾纏mian。瓊瑤羅綺玉人舞,素手輕拂淚管弦。”
窗邊深褐色的幾案後,一位灰發青衫的老者半躺在靠椅上,輕輕的吟誦完幾句詩詞,淡淡的讚道:“好詩好詩,讀起來讓人心曠神怡,不錯,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合上手裏的詩卷,心還沉浸在那絕美的詩詞裏.
前幾日朝廷來人,送來奇珍異寶無數,選出詩詞經卷若幹,當今皇帝更是寫來書信,言辭誠懇的請他回一趟長安,說正月十五太子登基大典,他這個齊天皇怎能不去呢?
老人的心裏不禁感歎起來,雖然當今聖上對他猶如對待親生父親般信任,更是拜賜為齊天皇帝,可袁善很清楚,皇上對他應該還有點忌諱吧,為臣者,功高震主是大忌,保不準哪天誰進個讒言,皇帝懷疑上他這個能翻雲覆雨的人了怎麼辦?他還想著善始善終有個好的結局呢,所以幹脆就隱居到了這個桃花島,離開那魚龍混雜的朝堂,過起了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悠閑日子,眼不見,心不煩嘛!
眼下正值隆冬,也該起身去往長安了,畢竟,太子登基這可是大事。唉!一想回長安,袁善心裏到有些惆悵思念了,光陰似箭,歲月匆匆催人老,一恍十幾年已經過去了啊。
起身邁步走出竹樓,屋外大雪初停,遠看天際一片霧色般朦朧,讓人心裏感到壓抑,回首往事,點點滴滴湧上心頭,唉,終不能做到心境神明。希望趙含能一直做個好皇帝吧,如若不然,哼,憑自己翻雲覆雨的能力,要想再繪出一副錦繡經綸圖,那也是輕而易舉。心裏感慨著想著那個被自己扶起來的皇帝.
歎口氣,舉步往桃花林間走去。一陣冷風吹過,掛與樹梢的雪花冰碴飄搖四散,看著那晶瑩剔透的雪花紛紛揚揚灑落在地上,衣衫上,這位老人不由得詩興大發,回頭向竹樓裏輕聲說道;“林兒,置酒喧詞亭!”
他聲音不大,可是那十多丈外的竹樓裏,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卻是聽的非常清晰,急忙去廚房取了些方便的小點心,又提了一壺佳釀,去往喧詞亭。
老者在桃花林間隨意的邁步走動著,任樹梢的雪花飄灑在自己的身上,絲絲的涼意再加上清冷的寒氣,讓人神情氣爽,邁步在林間的袁善,走了很長時間,這才往喧詞亭走去,表情愜意的很。
喧詞亭建在一坐高坡上,遠可觀海,近觀山景,這裏是袁善最喜歡吟詩作賦的地方,每逢心血來潮時,便會命人備些酒菜,坐與喧詞亭裏觀海吟詩,吹蕭撫琴。
遠遠的,就見那喧詞亭裏,一穿綠襖的少女站在那裏,服侍這一婦人端坐與喧詞亭的石桌前,那婦人身披白色的狐裘,下麵天藍色的曳地長裙,滿頭青絲如墨,麵露微笑的注視著飄飄然走過來的袁善。若非白皙的臉上那歲月流下的微微細紋,倒讓人覺得是三十多歲的富貴夫人,誰看的出這婦人已經是年逾八十的老人呢?
林兒那少年用錦綢將亭子的三麵迎風處圍上,遮擋風寒,亭子裏,燃起一爐碳火,婦人手裏還拿著黃銅手爐,臉上似乎受了些風寒,紅彤彤的,雖沒有少女般的嬌媚動人,但看起來是那麼的雍容華貴。
遠遠的看著那婦人,袁善臉上早已露出笑意來,步入喧詞亭,坐與那婦人身邊,關切的說道;“夫人,天氣如此寒冷,快快回屋去吧,莫要著涼。”
那婦人淡然一笑,溫和的說道:“念文,我聽林兒說正月十五太子登基要我們回去一趟是嗎?你也不跟我說一聲,孩子們有如此大事,做長輩的總是應該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