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國大運動快結束時張舜出生在夏國南方一個小鄉村,父母是隨著知識青年下鄉來到南省隆縣的,好在這裏雖然貧窮但民風淳樸,沒做過農活的父母在鄉裏的幫助下也慢慢適應了這裏的生活。張舜的爺爺曾經是省城的副職,因為受老領導的牽連入了獄,在獄中突發心髒病去世了,父母聽到消息已是爺爺去世半年後了,父母臉上沒有過多的悲傷,在那個時候能活著就好了,張舜的父母給遠在省城的奶奶帶了信,希望奶奶能方便的話來這邊和他們一起生活,雖然過的清苦但一家人能在一起比什麼都好,奶奶接到信簡單的收拾一下離開了省城來到了隆縣,那時候交通很不方便,省城到縣城還有班車,到公社就沒有車了,奶奶走了一天才到公社,好在鄉下人熱心,到了公社後一問要找誰就有熱心的鄉鄰幫著拿行李帶路,一家人團聚後緊緊的抱在一起,奶奶的眼淚慢慢的從眼角流下來,媽媽忍不住的抽搐起來,爸爸說我們一家人又在一起了,一切都會好的。
奶奶因為孫子的到來非常開心,不管爸媽在不在地裏幹活張舜就由奶奶帶。
隨著大革命的結束夏國政府開始對以前的冤假錯案開始糾錯,但張舜的爺爺因為是老領導的首長的叛逃所以不在糾錯的範圍,奶奶聽到這個消息後一夜就蒼老了許多,沒過多久也就去了。
爸媽那批下鄉的知識青年國家開始安排返城了,因為爺爺還沒有平反所以父母就地安排,爸爸因為寫的一手好字是公社難得的文化人所以留在公社做事,寫寫板報這些,媽媽被照顧進了大眾食堂做服務員,都是集體工,同來的大部分都進了縣城。到了新的工作環境爸媽都很開心,畢竟不用下地做農活了,快樂是自己去尋找的,不是去比較的。
爸爸在自己的努力下既然調進了縣城工作,學校裏好多小夥伴都還沒有進過縣城,小小的張舜在學校裏就是個牛逼的牛人,同學們都會把自己家的好玩的好吃的給張舜,張舜就這樣愉快地成長著。
在爸爸進城的第2年媽媽和張舜也進了縣城,在新的環境裏小張舜感到的不同的東西,因為在鄉下長大口音是鄉下的口音同學會學他說話,冬天袖口的鼻涕更是惹得同學的嫌棄,好吧,我就這樣的!
張舜雖然打小聰明但不夠勤奮,學習一直在中下。爸爸在縣裏的化工廠做業務,媽媽在廠裏搞後勤,日子過得也不錯,生活一直這樣也是蠻好的!
“舜兒,星期六日在家好好補習一下爭取考個大專,出來就是幹部編製”媽媽說到
“唉!媽我就不是讀書的料,畢業後我就去特區打工”張舜回答道
“打工有什麼出息,以後你就知道了後悔,讀書對做其他事來說是最輕鬆的,你爸和我就是吃了沒文憑的虧”
“媽,現在我都高三了,基礎太差,跟不上進度了,每年縣裏最多就十多個大學生,我還是放棄了”
唉!老媽歎了一口氣,也沒再說了!
張舜現在也感覺到了家裏的一些不同的味道,爸爸這兩年一直和朋友跑外麵,一直在媽那裏拿錢,想做點買賣,縣裏的化工廠這幾年一直都是虧損,廠裏的工人隻能領一些生活費,家裏靠爸媽工資的一些積蓄也沒多少了。
晚上張舜看著電視劇的《外來妹》想以後到了特區我能賺點錢讓爸媽過好日子嗎?
張舜沒有參加高考,考不上就沒有必要浪費報名費,十塊錢也是錢,能省就省,張舜沒有過過官二代的日子,在普通家庭長大明白父母賺錢的不易,特別是這幾年,常常晚上聽到父母在房間裏講廠子不知道什麼時候關門,不發工資怎麼辦呀!每次聽到這個,張舜就暗暗發誓一定要讓爸媽過上好日子。
高考完後幾個玩的要好同學聚在一起,聚會地點定在黃軍家的小吃店,十幾個半大人喝了點啤酒個個豪氣衝天,對未來充滿期望,感覺世界都在我們的腳下。
黃軍,徐文,李勇他們都安排去參軍,其他幾個爸爸當領導的就去了單位推薦的技校,出來包分配剩下的幾個沒關係的有準備學技術的也有和我一樣去打工的,因為我明天就要出發,酒也喝不動了,所以我提前和大家告別
“等我在外麵賺了錢,回來請大家去賓館吃大餐”
“在外麵混好了記得帶我去”
“我也要去”
……………
第二章 初到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