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權利構架(2 / 2)

容人之量,他可以沒有什麼大才,可是他卻能善於發掘人才,懂得用人。而如今的李江源在他們眼中就是一個有著帝王之氣的人,值得他們下注。

對於韃子這麵來說,他們已經給韃子殺怕了,不管什麼原因,生死大權全憑那些八旗老爺們的喜好,這種膽顫心驚的日子,他們受夠了。

對於降租令他們是無所謂的態度,在他們看來這不過是新勢力收買人心的計策。對那些蠅頭小利,看不上眼,最主要的是帶頭反抗降租令的那幾地方大族,在一夜之間化為了烏有,頓時讓他們心寒。

而李江源取締林立關卡的商稅,隻在征收少量的路途稅,以往沿途設卡抽稅的官吏不見了蹤影,這樣那些大商家,都徹底的站在了李江源這邊。這不得不說李江源的先見之明。當政宣處的幾十支講訴的韃子殘暴的表演隊伍,下鄉竄村進行表演的時候,百姓間對韃子的仇恨更深了。

有些熱血方剛的士子,還根據揚州大屠殺逃出來的人口述,寫了《揚州十日記》的話本,送給各地說書人演講。頓時整個湖南對韃子的仇恨達到了一個高潮,大家心裏都憋著一股勁,有些才能的自發的收拾行裝,到長沙卻毛遂自薦。身上力大的都跑了各地兵營要求當兵。

***********************************************************************************************************************************************************************************

冬風呼嘯的快要到冬末的時候,一紙薄薄的屠胡令傳遍中華大地,溫暖著許多熱血士子的心,清廷的*,讓整個天下都籠罩在一片白色的恐怖氣氛中,誰也不敢說真話,說實話。

要不然,項上人頭就成了韃子功勳薄上的一筆。這樣生活壓得大家心裏都十分的沉悶,許多的人都不知道未來生活的希望在哪裏。

從湖南傳來的一紙文書,讓那些埋頭在書本裏的士子,紛紛看到未來的希望。華夏的讀書人並不是沒有抱負,隻是在這個白色恐怖的時代,他們缺少一個讓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

而今天李江源的出現,讓他們有了實現心中理想的機會。

在黑暗的油燈下,無數的熱血青年照著昏暗的燈火,拿著偷藏起來的屠胡令小聲的議論著。每當看到上麵那些激動人心的話語,心裏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屠胡令一出,整個天下頓時嘩然一片。大家都說這個李江源頗不知道好歹,竟然敢挑動韃子的神經。遲早韃子的大軍一定要把他們碾得的粉碎。

可是,等了幾個月韃子方麵。卻沒有傳出什麼消息來,隻是勒令各地官吏嚴防治下,出現亂匪。

這時,天下人才想起韃子年中的那場大敗,整個湖南都被複****攻陷下,韃子的軍隊卻連是一路敗逃。嶽州城下的那些血淋淋的人頭,表示韃子在也不是當年之勇了。

泉州安溪湖頭鄉,在一個茅草屋裏。一個年紀大約二十四歲的學子,穿著補丁的衣衫,靠在床頭,點起了平日裏舍不得用的油燈,微微顫顫的從懷裏拿出一張薄薄的紙片,神情激動而嚴肅的慢慢在油燈裏看了起來。

讀到上麵的話語,讓他的心裏久久不能平靜,特別是那句青史留名在他的心裏久久得不能散去。青史留名,流芳百世,是華夏讀書人,追求了千年的終極夢想,年少時,無論是誰,他的心裏都追尋著這樣一個夢想。

這是千年儒家文化的熏陶,治國安邦,棟梁之材。可能以後經過世事的變遷,他們中有些變成了奸臣,陰謀家,可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心目中那個曾經很神聖的夢想。

而眼前的這個年輕的士子,雖然身著打著補丁的衣衫,家徒四壁。可是他的心卻是熱血沸騰的。天下戰亂久已,韃子不仁,不能以百姓為子女的愛護,不能給百姓們安定的生活。

那麼必定有人揭竿而起,取而代之。李江源,這個亂世中的土匪頭子,反而比那些嘴裏高唱著仁義道德,可是欺壓百姓,毒害讀書人的韃子來說,簡直一個天上地下之別。

回想起來道聽途說來的消息,他對這個複國大元帥有了大概了解。對韃子殺伐決斷,對部下恩威並施。處理事情來,善於聽取屬下的意見,雖然有時候做事猶豫不決,可是隻要認定的事。他就會全力為之。現在還占據湖南一省之地,這樣的主公,真是上天待我李晉卿不薄啊!

這年的冬天,原本曆史上將成為康熙左膀右臂的李光地,下了一個改變曆史進程的決定,他將要到湖南投奔複****。自此以後漢族勝利的天平慢慢的向複****傾斜了起來。

PS:暈死了,下班回來,累得半死。還要碼字,嗚呼哀哉!頭好昏,眼睛好紅。今天的章節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