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火器大家(3 / 3)

“好好!隻要是我為漢家千年的傳承,拋頭顱,撒熱血。這才是我輩的義務,在是真豪傑。小兄弟,就衝你今天這翻話,就是沒有王大哥親筆信,我李江源也一定收了你!”李江源心情大悅的說道。看這人的這脾氣,一看就是個有誌向的熱血青年。有千千萬萬和他一樣的漢家好兒郎,何愁國仇家恨不報!

“大元帥,屬下願意為大元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戴梓心情激動的跪下施禮道。“小兄弟,快快請起,同是漢家兒郎,就要拘泥於那些繁文縟節了。王大哥,讓你來到底有什麼事情啊!他在信中,隻是讓我不要埋沒了人才,卻沒有告訴我為什麼。”李江源連忙起身,把他扶了起來,臉上有些疑惑的問道。

說到這裏,戴梓微紅,然後昂起首來自傲的挺胸說道:“小子從小就對火器方麵,頗有天賦。這次王管帶叫小子,就是希望能威為大元帥排憂解難。”“啊!”李江源有些吃驚的望著他,這小子真得這麼厲害?戴梓?這個名字,他怎麼覺得在那裏聽過。難道是他?想到這裏,他不禁想起後世經常被人提起的人來。

戴梓,字文開,號耕煙,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中國清代火器製造家。他不僅通兵法,懂天文算法,擅長詩書繪畫。曾製造了“連珠火銃”和“子母炮”。曾僑居揚州,晚年在遼東自號耕煙老人,生於清順治六年,卒於雍正四年。戴梓博學多能,通曉天文、曆法、河渠、詩畫、史籍等,是著名的機械、兵器製造家。

戴梓博學多能,通曉天文、曆法、河渠、詩畫、史籍等,是著名的機械、兵器製造家。他出生在官吏之家,自幼聰穎不凡。在父親的影響下,少年時的戴梓喜歡上了機械製造,曾自己製造出多種火器,其中的一種能擊中百步以外的目標。

公元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自福建起兵進犯浙江,響應吳三桂叛亂。康熙皇帝派遣康親王傑書為奉命大將軍,

率清軍赴閩浙征討耿精忠。戴梓欣然棄筆從戎,隨軍出征,很受尊敬。回朝後,受到康熙帝的器重。由於戴梓的為人剛正不阿,敢言人過,終被罷官流放遼東,因貧病交加辭世。

[編輯本段]傑出的才華

清康熙十三年(1674),康親王傑書奉命赴浙閩征耿精忠時,聞知戴梓才名,禮聘其從軍。據《清史稿》記載,戴梓曾向康親王獻“連珠火銃”。

十九年,康親王班師回朝,康熙帝召見戴梓,重其才,授其翰林院侍講官職,入南書房,並命他參預纂修《律呂正義》

二十五年,荷蘭政府派遣使者來到中國,並進貢“蟠腸鳥槍”,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槍,康熙將仿造的槍回贈給了荷蘭使者。不久,他又奉命仿造“佛郎器”(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隻花了5天就完成了。康熙帝指令戴梓監造“子母炮”(即衝天炮),八天即造成。炮長二尺一寸(約0.672米),重約300斤(約180千克),便於攜帶。鑄造炮彈外形如瓜狀,每枚重20~30斤,內裝“子彈”,此炮發射時,“子在母腹,母送子出,從天而降,片片碎裂,銳不可當”。

可惜後來的康熙畏懼他在火器方麵的才華,害怕火器落入漢人的手中,成為反抗的工具,最終他流放而死。想到這裏,李江源心裏一陣狂喜,沒有想到,這個賊老天眼睛還是沒有瞎嘛!有了這個人,勝得十萬兵啊!一想起,韃子在現在武器打擊下,鬼哭狼嚎的模樣,他看著戴梓的時候,雙眼放光的模樣,讓戴梓不禁從裏泛一絲怪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