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傳來消息,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勒死隋煬帝,立楊浩為帝。
在洛陽以王世充為首的高官聽說楊廣被殺,隨即立楊侗為帝。
但是王世充大權獨攬,皇帝成為傀儡。楊侗便想以李密抗衡王世充,給李密又是封官又是許願。
不久一場大戰中,李密敗於王世充,原瓦崗將領如秦叔寶、徐世勣、單雄信、程知節、羅士信等不是投降王世充,就是投奔李淵,瓦崗軍已經窮途末路。
曆史沒有如果,假設瓦崗軍能在豁達大度的翟讓領導下,有李密的謀略,單雄信等人的勇猛,能不能平分天下不好說,但起碼是一支極為重要的力量。看看後來的李唐天下,裏麵有許多原瓦崗軍的優秀將領,就可見一斑啊!
中軍大帳中的一場酒局,改變了瓦崗軍的命運,也成為扼殺李密進軍皇帝之位的夢想。
隋唐之交,對於瓦崗轟轟烈烈的征戰講述很多,比較著名的像隋唐英雄傳,隋唐演義等等,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著作,或者聽聽評書。
回過頭來再說李淵父子。
既然老李惹了禍,睡了皇帝龍床還搞了皇上的小妾,起兵造反說不定能闖出一片天地,如果不動,絕對死路一條。
已經沒了退路的李淵,先召集兒子和親信開會,得先研究研究才能行動啊。
研究的內容當然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兩條就是首先得找個合適的理由,意思不能師出無名。
第二點也特別重要,那就是怎麼樣才能讓手下這些兵將死心塌地的跟著自己造反。
打仗需要有兵將,你不能讓他狠下心來跟著自己,總不能憑爺幾個就造反吧。萬一這些當兵的都不幹,憑他們爺幾個衝鋒陷陣,那不是找死是幹嘛!
反對隋煬帝的理由比較好辦,畢竟這幾年隋煬帝楊廣四處折騰,不是挖河就是修路,再就是對外幹仗,早就惹得民怨沸騰了。所以隨便找幾個大家都看到的事實,略微加工擴大,就是討伐的檄文。
但是這些當兵的不一樣,讓他們賣命,肯定得給出合適的理由讓他們不得不跟著幹。
多虧裴寂有主意,說咱們先散布謠言,說隋煬帝要再征高麗,太原這邊所有兵將隨時聽候調遣,準備出關作戰。
前幾年隋煬帝集百萬大軍進攻高麗,結果回來沒幾個。參加過那場戰鬥的到現在還心有餘悸呢,沒親自上戰場的,也聽戰友老兵說過那個恐怖勁,誰願意再去送死啊!
李淵聽了眼前一亮,說這主意好,好就好在咱們自己都承認這是謠言。一幫人哈哈大笑,計策就算定了下來。
為啥說是謠言呢?
因為這時候的隋煬帝因為大運河全線貫通,正美滋滋的在江都,也就是現在的揚州賞花呢。令他沒想到的是,去時候好好的,回不來了。回不來的原因,就是造反派太多了,處處都在打仗,交通要道基本上都被反對派控製著,想回長安或者洛陽,甚至比蜀道還難呀!所以被困在江都的隋煬帝,怎麼可能下詔準備攻打高麗呢。這不是謠言是什麼?
不過像這種機密檔案,一般人可不知道。於是李淵召開中層以上領導開會,讓他們傳達隋煬帝的指示,好好練兵備戰,準備攻打高麗。
處在惶恐之中的並州官兵,一時間議論紛紛。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