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平城,有內侍宗愛向拓跋燾稟報,說太子拓跋晃的兩個手下仇尼道盛和任平城似乎有意謀反。
天天酗酒的太武帝大怒,將東宮許多人殺了。太子拓跋晃憂鬱成疾,不久也病逝。
事後,拓跋燾想起太子平時的為人處世,覺得冤枉了太子,言語中時常流露出自責。
宗愛看在眼裏,那是急在心裏呀,心說萬一皇上知道我是誣陷太子,我的小命肯定保不住。不行,無毒不丈夫,先下手為強。
趁著太武帝拓跋燾喝醉了睡的正香,宗愛將其活活悶死。
皇上死了,大臣們覺得喝酒多了引起心髒病高血壓的死亡原因有些道理,竟然沒人追究,就謀劃著立新君。
宗愛打聽到大臣們正在謀劃,就把拓跋餘悄悄弄進宮,假傳太後旨意讓大臣晉見。結果這幫人剛進門,就被埋伏好的兵士一擁而上,那還不得死啊!
拓跋餘繼位,縱情聲色,酗酒無度,不久對宗愛產生了不滿,引起宗愛的警覺。宗愛一想,殺一個是殺,殺兩個也是殺,動手吧。就這麼著,拓跋餘也死在宗愛手裏。
沒有不透風的牆,心髒病突發的說法已經不能讓大臣們信服了。這時候原太子拓跋晃的長子拓跋濬繼位,是為成文帝。
總之走馬燈似的換了幾撥,又是獻文帝,又是孝文帝,中間還夾了個馮太後。哦,馮太後就是北燕馮跋的孫女。
趕到魏孝文帝將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故事也越來越精彩。
導火索就是遷都洛陽後,當時為了抵擋柔然而設立的北方六鎮地位一落千丈。工資發不下來,五險一金不交,福利待遇也沒了,六鎮的官員百姓開始鬧騰。
要知道當初北方六鎮的地位非常高,那是王公大臣士族顯貴鍍金的地方。也就是說,隻要想升官,到六鎮去晃悠兩年,隨便編排個理由,做出點成績,回來就有了軍功。
但是北魏遷都以後,達官顯貴們隻顧著營造洛陽,把財政的錢都用在了南方,北方的撥款自然就少的可憐。以至於以前爭著往那跑的高級官員,現在避之唯恐不及。取而代之的是把犯了事的流氓,殺了人的囚犯往那裏打發。
生活上也受到極大的影響。
北方到處戈壁沙漠,自然條件惡劣,吃穿住用以前全靠財政撥款,內地調撥。現在成了沒娘的孩子,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你讓我們吃啥喝啥呀!
扭頭看看洛陽那些官員,他們啥活都不幹卻身上穿綢,嘴裏吃油。我們拚著老命戍邊,吃糠咽菜都不好找,心理能平衡才怪呢!
公元523年,沃野鎮民破六韓拔陵殺了守將,振臂高呼,沒飯吃的鎮民紛紛響應。
其他地方一看,呦嗬,你們能造反,咱也別落後,一塊幹吧。
由此,大規模的六鎮起義拉開序幕。
隨著北方亂糟糟,北魏政府隻顧勾心鬥角,無力鎮壓,隻能請求以前的死對頭柔然進兵剿殺。
柔然收到電報,心說還有這好事,以前這地方就是為了防我們的一道屏障,如今要主動送上門,哪有不要的道理。
於是柔然也帶著大軍過來一通搶掠,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活不下去再不反,那就是傻子。
亂世出英雄也出梟雄,爾朱氏在這場亂局中逐漸羽翼豐滿,成為當時最強的一支。
這些都是後話,我們按照時間順序,繼續說南朝的事。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