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言少敘,劉宣通知主要領導幹部參加劉淵的接風宴,其主要目的還是研究接下來應該怎麼幹。
依著劉宣的意思,匈奴老是被漢族蹂躪,不如自己團結起來,做呼韓邪單於那樣的霸主,讓族人們跟著揚眉吐氣。
而劉淵的格局明顯就大多了,他曾經說過隨和陸賈不會打仗,沒力氣。而周勃灌夫又沒文化,所以他們不如我這個文武全能冠軍。
他那意思很明顯,就是要做就做漢高祖劉邦那樣的人,一統四海,名震全球。
眾人一聽,跟著有這麼遠大理想和抱負的老板,那前途得多光明啊。
於是一幫被酒精引發高度亢奮的北方漢子,就在這場酒宴上定下方向,要為解放全華夏而努力奮鬥。
大家一致推舉劉淵為大單於,緊密團結在以劉淵為核心的大匈奴單於周圍,拋頭顱灑熱血,馬革裹屍在所不惜。
不過劉淵為沒忘了答應司馬穎的承諾,派了幾千精騎到鄴城馳援。隻是還沒到鄴城呢,就聽說司馬穎已經棄守跑路了。
不久有消息傳來,盤踞在四川的李雄公開稱帝,定國號成,史稱成漢。
劉淵聽說了,和幾位頭領商議,那麼點的地方都能稱帝,我當然也可以呀!
於是確定下來,尊劉禪為前輩,延續漢朝稱號,官員機構設置等都按照漢朝製度。至此,十六國的第二個國家誕生,史稱漢前趙或漢趙。
而晉國這邊對於外來民族的入侵雖然也感覺到了巨大威脅,但依然沒能阻擋內訌的步伐。
司馬穎從鄴城帶著晉惠帝逃到洛陽,惠帝怎麼跑鄴城來了呢?
簡單點說,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聯合滅了篡位的司馬倫,迎司馬衷複位。
司馬顒看到司馬冏大權獨攬,肯定不高興,那就興兵幹他司馬冏。結果這哥們真運氣不太好,雖然把司馬冏幹翻了,但是權力卻到了司馬乂手中。沒辦法呀,為了權力,還得繼續幹下去!雙方幹了幾仗,結果司馬乂被內部人收拾了,京城被司馬越掌控。
感覺到司馬穎實力大的司馬越表示不服,脅迫皇帝禦駕親征,帶大兵攻打鄴城。結果戰敗後,司馬越撂下傻皇帝自己開溜,晉惠帝就留在了鄴城。
如今司馬越司馬騰聯合幾個少數民族進攻司馬穎,這才不得不帶著晉惠帝跑洛陽,也正是在這之前放了劉淵回去聯合五部匈奴。
此時洛陽由司馬顒部將張方控製,看著已經殘破不堪的洛陽,張方挾持晉惠帝跑回長安。這段曆史,就被某些人認為長安也曾經做過西晉的都城,用來湊什麼二十朝古都。
後來司馬穎被賜死。司馬越毒死了晉惠帝,迎司馬熾繼位,就是晉懷帝。
晉懷帝剛上位,就弄死了司馬顒,從此朝政大權被司馬越掌控,八王之亂最終以司馬越的勝出而畫上句號。
在這幫司馬亂紛紛鬧革命時候,還有另外一群大儒們,對時事不管不問,一心沉浸在對美酒的追尋中。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