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咱也不知道師宜官在牆上寫的是大字還是小篆。有資料說師宜官的字,大的直徑過丈,小的方寸千言,不是那麼容易能保存完整的。
還有個傳說,師宜官一次外出遊學,夜裏在一戶人家借宿,
這家條件也是差的一塌糊塗,除了有個破屋子,別的再沒什麼了。
這家隻有一個老頭老太太,還熱情的不行。師宜官過來借宿,老頭把僅有的兩隻雞宰了一個招待師宜官,又東拚西湊的弄了幾個錢買了壺酒,自己沒舍得吃沒敢喝,就請師宜官。
師宜官也不客氣,甩開腮幫子,露出後槽牙,呼嚕呼嚕一頓飽餐。
第二天醒來,師宜官取出筆墨紙硯,給他留了封信。信的內容不值錢,值錢的後麵的簽名——師宜官。
告訴老兩口,拿著這封信給縣裏那幾個有錢人家,想要多少錢就要多少錢!
這得多自信啊!
隻不過這是出了名以後的事,如果默默無聞時候,估計寫的再好也賣不了錢吧。所以對於這些搞藝術的,出名是第一要務。
且說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方軍閥搶地盤打的不亦樂乎。
劉備該登場了。
挑著擔子賣草鞋涼席的劉備,看著城門口貼出來的征兵通知書,心裏有大誌,卻沒辦法實現,不由得歎氣。
身後的張飛也是事多,看劉備歎氣,直接開懟:‘’大丈夫不思成名立萬,就知道歎氣有個鳥用啊!‘’
一句話倒把劉備罵醒了,倆人就這麼認識,相約著一塊去喝酒。不用想,掏錢的冤大頭肯定是張飛。
為啥說是張飛掏錢,您想啊,張飛是殺豬賣肉賣酒的,生活條件絕對不會差,最起碼有酒有肉,再不濟也弄點下水吃吧。
而劉備織席販履。
織席屬於手工業者,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能偶爾見到,現在北方肯定是沒了。
北方沒有竹子,所以織席用的都是蘆葦。就是先把蘆葦破開,用石滾類的碾平後,一片片的給織到一塊,最後經過收邊就成了一張完整的涼席。不像南方,大多是竹篾編織的。所以織席無需投資,野生的蘆葦割了拉回家,冬天慢慢編好,開春或者夏天拉出去賣。
鞋比較麻煩,工藝流程多,估計劉備隻能從人家那批發回來,再加價出售。而是就憑當時劉備的處境,也不可能跑義務或者溫州批發,沒那麼多本錢,隻能從二道三道販子那裏進貨。
此後又進來的關羽,也是窮光蛋一個。 逃難出來的,估計也是混的吃了上頓沒下頓。有人邀請喝酒,當然求之不得。
三個人中,劉備出身最好,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論輩分漢獻帝的叔叔。
不過中山靖王劉勝,兒子就有一百多個,屬於典型的高產品種。即便他這一百多兒子除去早夭、不孕不育再加上命中無兒的,恐怕孫子也得上百了吧。至於三百年以後傳到劉備這裏還有多少基因,那就隻有鬼知道了。
關羽殺人犯出逃,出身也一般,不是做老大的料。張飛就更不行了,殺豬的沒幾個素質高的人,所以也當不了大哥。
酒店不是說話談心的地方,張飛作為地頭龍,就得他安排。於是張飛道:‘’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家鄉。不如咱移步到我莊上,好好聊聊吧。‘’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