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擲酒明誌(2 / 2)

且說李淩把自己的情況簡略敘述一遍,又告訴蘇武說你的爹媽也都去世了,在長安自己沒有值得牽掛的啦。你看你現在過的這種似人非人的生活,不如也學我,暫且投降匈奴吧。

蘇武正喝酒呢,把酒杯放下,正色道:‘’臣事君如子孝父,為了父親而死,再正常不過。如果你再勸我投降,酒我也不喝了,現在就可以死在你麵前!‘’

一連幾天,李淩剛想再勸,蘇武開始不吃不喝。如果不談投降的事,該吃吃該喝喝,啥事咱們都好說。

要知道蘇武在北海,那可是要什麼沒什麼,不是李淩帶來的酒,簡直不知道酒的味道了。雖然說前幾年於靬王經常給送吃的喝的,還賞給了個匈奴女人。但是自從於靬王死後,再也沒人罩著自己,雪上加霜的是,養的羊還被連偷帶搶的幾乎沒了,那種窘迫程度,不是咱們能夠想象的,

即便如此,在長時間沒有酒肉的情況下,能抵抗住誘惑,實在不是常人能夠做到的。

後來匈奴內部起了內訌,和漢朝結好,漢昭帝派人出使匈奴,點名要求釋放蘇武。單於瞪著眼說瞎話,說蘇武已經死了。

當年跟隨蘇武出使的副團長常惠也一樣鐵骨錚錚,還被關押著。常惠聽說漢朝使團來了,就要求見使團。他告訴漢使,說蘇武在北海,想營救蘇武,得這麼做,

第二天漢使告訴單於,說打下來一隻大雁,雁腿上綁著一條布帛,說蘇武在北海,你們不要想著賴賬。說完把布帛拿出來給單於看。

單於見對方都知道了,無法抵賴,這才把蘇武從北海接過來。

曆經十九年的無人區生涯,吃盡千辛萬苦,蘇武以他強大的信仰支撐和民族氣節,終於回到了長安。

值得一提的還有常惠,也是不忘初心,跟蘇武一樣十幾年沒有自由。隻不過關於常惠的資料比較少,所知道的人沒有蘇武那麼多罷了。

截止到蘇武回漢朝時候,傳說前麵共有三個人將酒倒進河裏,與三軍將士同飲。

最早的是越王勾踐,出發攻打吳國時候,為了激勵士兵玩命打仗,更是為了顯得自己這個君王和大家同甘苦共患難。也是酒沒那麼多,幾萬軍隊都一杯一杯的喝,那得多少啊?所以將酒倒進河裏,嘴裏學歌星那句:大家一起來!

然後緊接著就是秦穆公,也是在出兵攻打晉國時候,學勾踐那樣把酒倒河裏,大家有難同當有福就別同享了。

還有個傳說就是大將霍去病,據說他收回河西四郡,漢武帝派人來嘉獎,帶來了長安的美酒。

但是僧多粥少和人多酒少的道理一樣,那麼多官兵,就送來那麼點酒,一人一點都不夠塞牙縫。

這時候既要體現出了皇帝的恩澤,也要顯示出將軍的愛兵如子,但是酒又不夠,隻能效仿前人,把酒倒河裏。

不過有人附會說這就是酒泉的來曆,肯定是不對的。酒泉是因為地下湧上來的泉水像酒一樣,才叫酒泉,可不是霍去病倒河裏糟蹋酒才得名的。所以酒泉名稱的來曆,跟霍去病沒有一毛錢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