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後誅殺了韓信,就把眼光盯向了彭越。
異姓王隻有三個,韓信已經死了,彭越心中緊張,主動跑長安彙報工作。劉邦倒是沒殺了他,罷了職,讓他到蜀地養老。
好巧不巧,剛出長安不遠,碰到踏青回來的呂後。
呂後問梁王這是幹嘛去呀?
彭越覺得見到親人了,哭著說了經過。
呂後顯得非常親熱,說梁王放心,跟我回去,我給你找皇上求情。
呂後見到劉邦的第一句話,可不是為彭越求情,說你怎麼能讓他走?不殺怎麼能行!就這樣彭越也死在了呂後手裏。
劉邦打江山,平定英布叛亂後路過老家沛縣,得好好跟鄉親們再敘敘舊啊。
今天這家,明天那家,家鄉菜家鄉酒,劉邦高興的打呼嚕都是笑聲。
國都在長安,不能總在沛縣住著不走。住了幾天,劉邦還是要回長安上班去。
臨走,安排下一個大型宴會,沛縣有頭有臉的,以前欺負過自己的,一些小時候的玩伴,統統來參加。
喝的異常興奮的劉邦,看著眼前的鄉親們,不由得引吭高歌,就是著名的劉邦回鄉唱大風。
這個大風歌,當然不是那個大風車咿呀轉悠悠的兒歌。而是蕩氣回腸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不過劉老板到底是草根出身,沒上過幾天學,又特別討厭儒生,所以隻有三句,連個三句半都湊不出來了。
回到長安的劉邦,那就得論功行賞,大封群臣。
磨磨唧唧好幾天,總算把該封的官都封完了,慶功宴就提上日程。
對於威加海內的劉老板來說,辦個酒宴肯定是小菜一碟。像怎麼安排座位,怎麼擺放台簽,先上涼菜還是熱菜,喝西鳳還是劍南春,這些瑣事根本就不用他操心。
但是有一件事必須要做,就是怎麼在歡聚一堂的時候,把該敲打的人給他們提個醒。
在這場酒宴上,劉邦有一番非常著名的話。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劉邦很清楚,憑自己的才能,上述三樣他都做不到極致。但是能用人,會用人,才是劉邦成功的關鍵。
想想任何時候都是一樣的道理,知人善任是成功的關鍵。那句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這點來說,包括韓信他們,和劉邦算是互相成就吧。
劉邦臨終,發現大漢江山出了重大問題。
他的原配老婆呂雉,已經逐步控製了朝堂權勢。
太子劉盈不被劉邦看好,想立戚夫人所生的如意為太子。朝中大臣如張良叔孫通周昌等都極力反對,再加上太子請來了劉邦一直想請卻請不來的商山四皓助陣,讓劉邦看到,整個局勢已經不是他能控製的了。
怪不得呂後對殺韓信彭越逼反英布那麼積極,原來是在為將來掃清障礙啊。
呂後的狠毒,簡直是罄竹難書。
這邊劉邦剛死,呂後吩咐秘不發喪,定下計策,讓大臣們一個一個進來探望劉邦病情,她安排人手,打算進來一個殺一個。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