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鬥酒勸諫(1 / 2)

且說這日在齊國首都臨淄的大街上,剛下朝的首相鄒忌坐著馬車,正在回家的路上。

忽然有個人躥到跟前,說你憑什麼能執掌齊國相印,應該讓給我!

鄒忌一愣,看了看這人,不認識。便道:‘’先生有何教我,請到寒舍一敘。‘’

這人還真不客氣,跳上馬車,跟著往相府而來。

到了相府,二人分賓主落座,侍者送上香茶。鄒忌問道:‘’不敢動問先生尊姓大名?‘’

這人道:‘’鄙人淳於髡。‘’

鄙人這個詞是由墨子發明的,墨子為人謙恭,自稱鄙人,此時已經流行開來。

鄒忌一聽,哦,原來他就是淳於髡呀!

這時候的淳於髡已經小有名氣,此人博學多才,是齊國有名的舌辮之士。在當時舌辮比較流行,著名的孔子墨子孟子以及後來的蘇秦張儀等,都可以歸為這一類。

舌辮可不是就為了抬杠,你得抬出來道理才行。所以舌辮人士無一不是有著淵博的學識和快速的反應能力,能做到不假思索的對答如流,才能成為舌辮行業的專家。愣抬杠,那叫杠頭,不值得別人尊重。

而淳於髡這時候不隻是孤軍作戰,還收了不少徒弟。一來可以收學費弄倆錢,二來也是為自己傳名嘛。像鄒忌這樣的大領導也要負責為齊王招賢納士,得經常打聽著社會上有哪些名人,知道淳於髡的名字,也就不奇怪了。

當下二人重新見禮,無非這邊說冒昧,那邊道久仰。

淳於髡為什麼要攔住鄒忌的車呢?

原來鄒忌的發達,帶有極大的偶然性。

鄒忌並非氏族出身,隻不過是會彈琴,屬於音樂家的範疇。一次齊威王自己彈琴正高興著呢,鄒忌過來給潑了盆冷水,由此齊威王覺得鄒忌有治國才能,封為上卿。

淳於髡認為你鄒忌有什麼能耐,不就是會彈琴嗎?我還會牛彈琴呢!論舌辮,講道理,治國家,肯定不如我。

心裏這麼想,腿上就行動。

但是上卿相當於總理啊,哪能誰想見就見,誰想攔就攔的。淳於髡觀察好久,發現隻能在路上想辦法,這才有了和鄒忌對話的空間。

要說這安保也夠爛的,堂堂齊國這麼大的國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竟然在大街上被一個不認識的人湊到跟前,很奇葩。假如這位淳於髡是專諸聶政豫讓荊軻這類刺客,那有多少鄒忌還不都得玩完呀!

淳於髡也不客氣,開口比較直接。

總之這場辯論,發出七次靈魂拷問的淳於髡以失敗而告終,從此齊國甚至外國人,再也沒人敢跟鄒忌辯論。

但是淳於髡也由這次會麵,成功的打響了自己的名頭,終於引起齊威王的注意。

話說這天齊威王正在宮中飲酒,已經當了官的淳於髡來了。

齊威王正一個人喝酒覺得沒意思呢,剛好有個陪練的,怎麼可能輕易放過淳於髡。於是讓他坐下來一塊喝。

君臣倆人喝了幾杯,齊威王問:‘’聽別人說,你挺能喝的,到底能喝多少酒?‘’

淳於髡答道:‘’臣有時候千杯不醉,有時候三杯就倒。‘’

齊威王有點奇怪,問為什麼?

淳於髡回答說得看跟誰喝,什麼時候喝。

又接著解釋,跟君王喝酒,生怕哪句話說錯了引來殺身之禍,所以戰戰兢兢,不敢敞開了喝,是以喝不了幾杯,就得裝作醉了,其實腦子裏清醒的很。

回家跟妻妾喝,看著唯唯諾諾的,很多時候沒有了喝酒的興致。

跟同事喝,地位低於自己的,阿諛奉承的巴結,還沒怎麼喝呢就被對方拍的找不到馬屁了,也顯得不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