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武王伐紂(1 / 1)

文王聽這老頭明顯有懷才不遇的感歎,也聽到民間一些傳言,說一個老太在渭河邊用直鉤釣魚,再加上夢中情景,覺得這老頭不簡單。

每每看到這裏,不由得我也感歎。你說這薑子牙一沒有學曆,二沒有工作經驗,三又這麼大年紀,四也並非出身顯赫,他怎麼就能讓一代雄主周文王如此看重呢!

仔細琢磨,發現薑子牙一是有真才實學。二來會造勢營銷。

舉個簡單例子,有位相聲名人,雖然前期吃了些苦,但苦盡甘來。究其原因,也是確實有能耐有本事。但有能力的多了,不會造勢肯定不能出名,不出名就沒有話語權,沒有話語權他那些吃苦受罪或者遭排擠打壓,也就沒人知道了。所以這人先把自己放在弱勢群體,利用老百姓仇官仇富的心理,成功把自己打造成草根,憑一己之力對抗整個主流的正義形象。

其實咱們都明白,隻要不是富二代拆二代的,普通人創業沒一個容易的。而成功的人占比非常小,所以我們大部分人的吃苦受累,不會被大眾知道而已。

就薑子牙的情況,如果放在當下,一個落魄老頭,別說見皇帝了,哪怕一個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也不是你想見就能見到的。

薑子牙成功說服了周文王,倆人攜手上車,回到王室,文王自然要擺下宴席,倆人邊喝邊談。薑子牙通過對天下大事的分析,使得文王越聽越興奮,倆老頭就這樣徹夜長談。

我在想,到底那個時代的人曆史意識淡薄。假如放到現在,估計那魚鉤首先得收藏起來送曆史博物館。臥著的那塊石頭必須要圈起來,裝個大門三十五十的賣票。並且告訴遊人,這是薑子牙釣魚時候坐過石頭,你現在花二十塊錢坐一下,必定能飛黃騰達。至於是否靈驗,那得請文王占卜後才能知道。這時候旁邊閃出一位和尚或者老道,自稱周文王第一千二百代傳人,再花點錢給做個占卜。什麼消災免禍,趨吉避凶的一頓忽悠,白花花的銀子就從遊人口袋掏出來給人家了。

可惜的是,周文王年事已高,看不到一統天下的場景了。文王臨終前,命二兒子姬發繼位,並拜薑子牙為師,四弟姬旦為傅,不清楚這是不是師傅的來曆。

武王姬發上位後,按照老皇帝的既定方針,或武奪,或文搶,把周邊的小方國挨個孽了個遍。這時候的周王朝,已經三分天下有其二,有實力和殷商抗衡。

書說簡短,武王十二年(前1044年),姬發聯合周邊諸侯國,組成伐商聯軍,在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和紂王展開決戰。

雖然紂王兵力遠大於周軍,奈何都是囚犯俘虜或者強拉硬拽來的烏合之眾。戰鬥剛開始,早就離心離德的紂王軍隊紛紛倒戈,反過來衝殺商軍。隻一天時間,紂王就眾叛親離,逃回朝歌城。

回到城裏的紂王,聽著外麵殺聲震天,情知回天乏術。便命令擺下酒宴,將金珠寶貝能戴的都戴上,喊上妲己吃飽喝足,在鹿台一把火自焚而死。至此商朝滅亡,大周興起。

民間傳說文王請薑子牙的時候,為了表示尊重,親自下場為薑子牙拉車。薑子牙還問:‘’您總共拉了多少步?‘’文王答曰:‘’八百零八步!‘’薑子牙說:‘’您拉我八百零八步,我保您江山八百零八年。‘’

這些肯定都不可信。

首先文王也六七十歲的人了,他肯定拉不動,充其量也就是扶著車轅走幾步,畢竟有馬拉車,用不上人。

另外那時候沒有走路賺錢的軟件,我倆人說著話還能數著多少步,估計一般人做不到吧。

周朝以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平王遷都洛邑為界線,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五百年,又以三家分晉為標誌,分為春秋戰國。我

春秋戰國的名詞,來源於兩本書,《春秋》和《戰國策》。

周王朝時候,酒已經不像前朝那麼神秘,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所以在周朝,關於酒的話題和故事那真是精彩紛呈。漢語言中的許多成語,也誕生於春秋戰國。所以春秋戰國的曆史除了思想界的百花齊放,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打打殺殺之外,酒故事更是伴隨其間,共同組成中華文化的千年傳承。

請喜歡酒故事的,和愛曆史文化的,持續關注。

下一篇,才是周酒拾遺的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