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頭最足的應該是6艘由艾琳級和奧古斯特皇後級舊式防護巡洋艦改裝的魚雷艇母艦,它們搭載了高速性能極佳、被外界視為水上利刃的“水神”快艇,全負荷航行時,這些雙人魚雷艇能夠跑出相當驚人的航速,搭配新型高速魚雷,儼然是這個時代最危險的海上刺客,沒有哪位艦隊指揮官敢於小覷它們的威力!
14艘無畏艦、15艘前無畏艦、23艘巡洋艦、55艘大型魚雷艇以及載有72隻高速魚雷艇的6艘魚雷艇母艦、載有6架雙座偵察機和12架單座攻擊機的1艘萬噸級航母,加上希佩爾偵察艦隊的5艘戰列巡洋艦和6艘快速巡洋艦,德國海軍一開戰就毫無保留地亮出了家底。真正的難度不在於艦艇和人員的集結調動,而是來自國家決策層的主觀阻力。
德皇威廉二世極其重視海軍建設發展,沒有他的信任和支持,提爾皮茨未必有機會締造這樣一支強大的公海艦隊,但這位有著一半英國血統的德國皇帝內心十分敬畏英國海軍,他害怕自己的艦隊被所向無敵的皇家海軍打得粉身碎骨、葬身海底,又覺得德國陸軍勢必贏得關鍵性的勝利,所以德國海軍在開戰之初的任務應該是保存實力、牽製對手,等到英國在歐洲大陸的盟友一個個倒下了,它將作為迫使英國人就範的重要籌碼——包括德皇胞弟海因裏希親王、海軍參謀長波爾元帥、海運大臣米勒元帥在內,大部分海軍官員都是這種“存在艦隊論”的支持者,他們反對公海艦隊冒險出擊,認為就算能擊敗強敵,也不過是用巨大的代價換取錦上添花的勝利。還有許多人雖不讚成將德國艦隊禁錮在安全的港灣內,但也不支持海軍在開戰伊始就發起主動進攻,他們覺得應該耐心尋找機會,不斷削弱英國海軍,等到雙方主力艦隊實力相近甚至德國實現反超時再來一戰定乾坤。
在德國海軍界,隻有提爾皮茨和少數幾位將領堅信德國海軍存在的意義便是勇敢挑戰勁敵。這些冒險者是如此孤單,一度陷入無望的境地,而當夏樹以慷慨決然的態度成功勸服德皇,公海艦隊離開威廉港踏上征途的那一刻,他們心中釋然,再無遺憾……
……
見以艦隊作戰參謀長身份出征的德國王子來到艦橋,艦隊司令馮。英格諾爾飽經風霜的臉龐帶著不卑不亢的表情,他通報說:希佩爾十分鍾前發來電報,偵察艦隊已經抵達英國海岸並對格裏姆斯比發起炮擊,擊沉沿岸艦船多艘,擊爆至少一座儲油設施。”
夏樹嘴角微翹,除了儲油設施和少量警戒艦艇,格裏姆斯比並沒有其他的軍事意義。按照計劃,希佩爾的炮擊艦隊較公海艦隊主力早3個小時離開威廉港,兩者此時相距70多海裏,轟擊英國海岸的炮聲無論如何也傳不到夏樹耳中,可他完全可以想象那是怎樣的一幅場景。高傲的英國皇家海軍無論如何也不會忍受這樣的羞辱,而惱火的情緒最容易幹擾人們的理性判斷。
夏樹在艦橋觀測台上呆了不到一刻鍾,旗艦通訊官又向艦隊司令送來電報,馮。英格諾爾看後立即將它遞給身份不凡的艦隊參謀長:英國人出動大量雷擊艦艇,希佩爾已下令停止炮擊,炮擊艦隊轉朝東北方向行駛。
夏樹沒有去看電報紙上的內容,而是望著波濤起伏的海麵,說了句貌似無關正題的話:這陽光燦爛的天氣,風浪卻有些急。
此時的北海,浪高也就一米左右,別說是有著幾千上萬噸鋼鐵軀體的大中型艦艇,就連數百噸的大型魚雷艇航行時所受的影響也不很大,英國人用於近海警戒防禦的輕巡洋艦和驅逐艦自能正常作戰,但那些被寄予厚望的英國高速魚雷艇全重僅有數噸,又是平底設計,碰上這樣的風浪可就麻煩了——當年英國海軍以高昂代價購入這項設計時隻看到了它們在理想海況下的犀利,卻未預見到它們實戰中竟存在如此巨大的缺陷。幾年下來,英國海軍已經建造了四百多艘高速魚雷艇,為它們配備了威力強大的500毫米魚雷,還建立了專門的訓練基地,裝備、人員等方麵投入的經費足夠建造幾支巡洋艦分隊或者兩艘先進的無畏艦,海軍戰略方麵所受到影響更是無法用直觀的數字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