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受聽命跪下謝過萬曆,接著向馮保叩了三個響頭:“老爺,一受不能再侍候您了,您要多保重!”
“走吧,咱家無憾了!”馮保說著又看了一眼王德。
王德依然隻是微一點頭,叫來守衛打開牢門,張一受再次叩頭,這就跟著萬曆離開詔獄。最終,誰也沒把實情說出,也沒人懷疑這不是實情。馮保以為萬曆這時候就帶上張一受是為了去拿那本帳冊,而萬曆三人卻是為了讓馮保走的開心些。
馮保雖然將會比原來曆史中提早三個月死去,但這次他會走的很開心,也算值得了。
三人到了東廠大廳裏,萬曆叫退左右,留下二人。
萬曆喝道:“張一受,你可知罪!”
張一受忙跪下說:“草民知罪,罪在抗旨,草民願領一死!”
王德見情跪下替張一受求情道:“萬歲,張一受雖抗旨不遵,將馮保迷暈,但都是從自對馮保之情義,請萬歲念其重情重義之心,以及過往所做之事,饒了他吧!”
萬曆當然沒想去怪罪張一受,但他必須要這麼說,要不然皇威何在?
“重情重義,就能憫顧聖諭嗎?若此番馮保真欲造反,你豈不相助於他?”
張一受叩首回道:“草民罪該一死,但草民絕無助虐之心!”
“萬歲,奴婢可用項上擔保張一受絕非助紂為虐之徒,若非如此,其大可將萬歲布局告知馮保,且,其一直以來皆為皇上盡心盡力辦差,若無其相助,奴婢亦無從得知馮保罪證。其忠君之心日月可昭!”王德跪在一旁娓娓說著。
萬曆心裏不免有些奇怪,分明是替你辦事,或者說是替張居正辦事,為何會扯到我的頭上來了,看來這王德也沒跟張一受說真話。想想王德既然已經為他求情,現在饒了張一受一回,讓他感恩與自己,也算達到了目的。
“朕姑且念你過往功勞,此番雖抗旨不遵,但與大局無礙,就不論罪於你了。你既對馮保念情,朕也希望你能對朕講情重義為好!”
張一受深叩與地說:“草民謝皇上不殺之恩,草民豈敢與皇上論義,唯有感恩之心!”
“你們都起來吧!”
“謝皇上!”兩人齊聲應罷站起。
萬曆接著說道:“張一受,你不比王德,縱是你無此過,朕亦不能賞你,且,你不能再待在京中了”
張一受又豈能不明白,皇上若賞了他,別人自然就會明白他的底細,背判主上的名聲在道德上實際與造反差不多,若是因為這樣再被傳成皇上如此周密籌謀是有意陷害馮保,豈不有損皇威?自己無論如何也擔不起這樣的罪過。就算皇上讓自已做了平民,他也照樣無法在京中生活,畢竟這些年替馮保做過不少事,馮保跟徐爵兩個都死了,那些對馮保不滿的人,自然不會讓他好過。
“草民明白,這就離開京師,避往他處!”
萬曆說道:“你既是為朕辦差,朕自不會虧你。此番朕雖不能賞你,但可委你一差事,你若辦好了,即為賞,若辦不好,就當是對你此番抗旨之罰吧,是賞是罰就全看你自己作為了!”
張一受見還有一展手腳的機會,自然答應,行禮回道:“草民願受皇上驅使”
萬曆點點頭說道:“我大明朝屢受倭人侵擾,雖經我大明兵將幾經浴血清剿,但倭患依然危害我沿海百姓,且,朕有威揚海內之心,朕想讓你去扶桑,建立斥候,為朕收集情事,你可敢為?”
張一受應道:“草民敢!”
“過幾日朕將下旨輯拿反賊張一受,往後我大明天下不再有張一受此人,朕現賜你一名,名為鄭海,往後你在我大明朝內就以此名行事吧”
皇上賜名,那是天大的恩典,張一受趕緊謝恩:“草民謝皇上賜賞”
“你可知朕為何將你以鄭海為名嗎?”
張一受搖搖頭:“草民不知!”
“永樂年間有一太監名為馬三寶,隨著成祖爺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屢建戰功,被賜名為鄭和,隨後,鄭和曾七下西洋,揚我大明天威,其生平事跡,朕將褒譽待之,也將會在史書中將其厚載一筆。朕現賜你與之同姓,意在望你能與之效習,忠心待朕,執意為國。而海之由來,意在海納百川,與你之責甚為貼切,你當可於海外廣設斥候,他日朕揚威海外之時,少不得你為朕提供確實情事!”
“草民記住了,定不負皇恩,以助我皇成不世大業!”
“此番你前去,凶險難料,你家中可有家人?”
“草民家中尚有二老!”
“古言雲,家有老不遠行,你今日做下割舍,朕會記得,他日等你有成,朕不會薄待於你。王德,你要好生照顧他家中雙親,保其無後顧之憂!”
王德行禮應道:“奴婢領旨!”
“鄭海”萬曆叫道。
鄭海(張一受)毫不猶豫的應道:“草民在!”
萬曆會心一笑,這鄭海還真是做探子的材料,這麼快就反應過來了:“你此次前往扶桑,務必做成兩件事:一,將沿海之倭人盜賊據點悉數摸清,並布下斥候,助我大明水師將其一一擊破,你可將其殘部收編,若是放任而為,其等聚之又成盜,終將危害我朝百姓。收編後你可往南,亦可往北,掠劫西洋夷人商船及扶桑沿岸。此事並不易為,海賊當中多有西洋夷人及扶桑諸番為盾,朕與這大明朝亦可做你後盾,稍後朕會興整水師,淘撤下的舟船會暗中交與你,如有必要,甚而遣少量水師直接由你統領,此次,朕先從內府撥銀十萬兩與你,往後你有任何需要,皆可直接與王德提及,朕一力支持。往後朕還有待你為朝廷籌集銀兩,你可不能吝嗇!”
鄭海明白,萬曆所謂的差事就是讓他去當海賊,而且還是一個大海賊,隻是這個海賊不會來侵擾大明百姓,而是衝著海外諸夷去的,見萬曆最後一句說的輕鬆,不由的也跟著笑了起來。
“王德,手中可有人可以協助鄭海?”萬曆這麼問是有原因的,曆史上,日本入侵朝鮮時,明廷首先就獲悉這一情報,並告知朝鮮方麵戒備,可惜朝鮮卻沒有把這事當真。因此,可以看出明廷在日本肯定有著自己的情報來源。
王德回道:“回萬歲,我朝雖下有禁海嚴令,但民間與東洋、南洋往來並未停止,而倭賊裏也有相當部份我大明愚昧百姓充斥其中,東廠錦衣衛及各沿海衛所都在當中插有斥候,為朝廷收集諸番情事。當中多數為商賈船夫,他們往往隻做些傳報,難以被直接管治,但東廠錦衣衛及各沿海衛所遣派的斥候,敢於隻身犯險,其忠君報國之心無以言表,這些人當可為鄭海所用!”
萬曆說道:“此事不能讓太多人知曉,衛所的斥候就不必動了,你將東廠錦衣衛的人都交與鄭海統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