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通關路引(2 / 2)

拉駑村這裏卻令人更加絕望。

凡人落下典籍的地方,一般就是他們終生生活的地方,凡人想要離開這裏,必須要有通關路引。

鹿辭去白席城參加募新會的時候,就用過通關路引,隻因為是從商路引,差點就讓文官攔在了城門外。

通關路引,通常由各地城主府辦理,要麼就是衙門差事,官員走動,要麼就是通商路引,繳納路稅才能發放。

其中的道理簡單又霸道。

一個城鎮或者村落的經濟靠人口帶動,在農耕社會,人們對於宏觀經濟缺乏了解,不過曆代的文官記錄民事,通過過往經驗分析還是得出了結論,人口不能隨便流通。

他們猜測也許是青壯年大批出走,導致本地勞動力流失,田地的使用率變低,導致一塊地區的人口一旦開始出走,則惡性循環,越來越差。

長此以往,本國將失去這座城鎮或者村落的稅收,損失它該有的價值。

於是乎,戶籍律法就出台了,最早是櫻頑頒布的,一經頒布,風靡十二國。

他們從不思考青壯年為何要背井離鄉,他們隻知道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戶籍律法出現之後,老百姓還想出走他鄉,唯一的途徑就是通商路引,它所需要的稅款,是農莊人幾輩子都難以賺到的收入。

因為你的出走會導致本地勞動力缺失,所以你必須給本地城主府“賠償”。多麼荒謬可笑的律法?但在這裏,卻真的實施了。

拉努村和白席城的情況完全不同,雖然同樣是和他國接壤的地區,但是地理環境差,要啥啥沒有,和朝淩國之間隔了一座大山。

(鹿辭他們靠飛的走直線)

普通跨國商人或者朝廷使臣通常都會繞開大山,選擇另一處城鎮入境。這導致貿易流通帶來的紅利也和拉駑村毫無關係。

鹿辭一行人看到了村落裏奔跑撒野、零散的六七歲的幾個孩童在嬉戲打鬧,玩著一個叫做“將軍騎馬”的遊戲,他們的歡笑聲,仿佛是拉駑村唯一的活氣。

孩子們雖然有活力,但是麵黃肌瘦,滿身塵土,臉黑乎乎的。

除了孩童,鹿辭也看到這裏的其他村民,麵色全都發黃,很多人就垂坐在路邊,也沒有和身邊的人交談的欲望。

他們眼中沒有絲毫希望,身形幹瘦,衣衫襤褸,連茅城的乞丐,都比他們胖一些。

想必是將食物優先供給了孩子。

鹿辭三人一靈獸,最少都是金丹境界的修為,對於天地氣象,地理環境有敏銳的感知力。

拉駑村落的地麵有好幾處龜裂,土地裏沒有一點濕氣。

今年對於拉駑村來講,又是個災年。

恐怕全村人都靠著筇旗國的援助糧過日子,哪怕這種情況,沒有通商路引,他們也隻能在這裏等死。

這就是戶籍和路引的另一種“妙用了”,城主府通過通商路引的高額的稅收將本地民眾囚困於此,災年也不會出現流民逃荒去都城。

這樣一來,當地城主府至少沒給廟堂添麻煩,真是“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