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無限的遺憾中重生(1 / 1)

蜀建興12年,公元234年,五丈原…

“願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答孝道於先皇,布仁恩於宇下…”丞相諸葛亮在營帳中交代完後事後,乘坐四輪車視察軍營,極目遠眺,軍營中肅穆的氛圍使丞相心中多了幾分欣慰,並不凜冽的秋風吹動著大營中心的漢字大旗,飄帶迎風擺動,多了幾分莊嚴,看著手下兵卒盔明甲亮,刀槍耀眼,喃喃道:“我再也不能臨陣討賊了…”

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手中的羽扇滑落,雖是幾根鴻毛,落地時卻又有千斤般的重量,沒了他,蜀漢的天塌了一大半,劉禪的身後再也沒有大樹參天了…

雀鳥鳴叫,流水潺潺,風吹過竹林發出嘩嘩的聲響…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這一切莫非是一場真實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夢不成。“先生,門外有漢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皇叔劉備求見”

失荊州,敗夷陵,六出祁山都不曾發生,現在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三顧茅廬,一切的一切都重演了,我任然是那個身長八尺,容貌甚偉,綸巾羽扇,身披鶴氅的二十七歲的臥龍先生,挑簾籠出門迎客,再見劉關張,沒了麥城風雪中的無奈,沒了死於小人的悔恨,沒了秭歸蹉跌的英雄遲暮,一切都剛剛好…

還是熟悉的隆中對,還是皇叔真摯的邀請,這次的出山少了幾分猶豫和不解,多了幾分成熟與穩重,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進行,夜幕降臨,當我再次輕撫古琴,彈奏那曲熟悉的高山流水,我,諸葛孔明又回來了。

這次的我不會再讓主公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不會眼睜睜看著鳳雛先生死於亂軍之中,不會再讓雲長翼德死於宵小之輩之手,看著吧,我要再創大漢的輝煌…

跟隨主公來到新野縣城,經過我的思考,蜀漢後期的弊病有以下幾點,第一個便是人才嚴重短缺,後期僅僅依靠薑伯約苦苦支撐,第二個就是北伐線路過於單一,失荊州之前尚可兩路進軍,後期便隻能走漢中過秦嶺了,路途艱辛也導致了物資的運送極為不利,第三點就是荊州派和益州派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前世我死後的派別之間的爭權奪勢也加速了蜀漢的敗亡,這些隻能靠後期不斷的進行改進,而現在最迫在眉睫的大事有三件,第一是蔡瑁姐弟對主公的迫害,如果時間線不變的話,那麼第二件事就是抵禦曹操的大兵壓境,這兩件事必須馬上實施…

“主公,亮出山輔佐主公,若想讓主公早日成就霸業,主公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換句話說,主公有多大膽略,亮便有多少謀略。”我說。

“軍師,我明白,來人,取我佩劍與印信來”

一名小校手捧劍印快步上堂,我叩謝主公恩惠,抽出寶劍…

“此劍名曰“章武”,現將軍中大小一切事物全權交於軍師,若有違令者,軍師可先斬後奏”

“謝主公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