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車禍現場(1 / 2)

“性是心之體,天是性之原,盡心即是盡性,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知天地之化育……”

這句話的關鍵在於對‘性’跟‘天’的理解。

在這裏,‘性’是指人的本性。

‘天’就是有著無限可能性的大自然,也是‘性’的起源。

一般情況下,人對大自然的感知極其有限。

但是如果能將有限的感知與心結合起來,使兩者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

那麼這個整體,也就充滿了無限可能。

甚至可以參透天地的奧秘!

不過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誠心才行。

盡管已經不是第一次讀到這句話,可陳長青直到現在才算是徹底明白。

這話看似是在教人如何‘知性’“盡心”“至誠”。

實則,卻是一篇關於讀書人修行的總綱!

難怪之前群裏的人不願意回答他的問題。

讀書人的事,外行人確實很難懂!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原來如此!

……

“哢嚓!”

恍惚間,耳邊似有莫名聲音響起。

隨著那種福臨心至,玄而又玄的奇妙感再次湧來。

陳長青心頭立馬有了明悟。

這是在破障!

長久以來,他隻是單純的為了積攢浩然氣,盲目追求速度與數量,反而丟了誠心。

猶如一葉障目。

所以才會覺得這書越讀越覺得迷茫。

掃清了縈繞在心頭的迷惘,陳長青又明悟了一點:知行合一,知,絕不是認識、認知的意思。

而是一種本性,更是一種本能。

行是知的真實反應。

就好比讀書這件事。

有時候,就算陳長青已經有了休息的心思,可為了養更多浩然氣,他還是會選擇繼續讀下去。

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習慣。

所以為了養浩然氣而讀書絕不是知行合一。

那到底要怎樣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陳長青思索片刻,很快有了答案。

知性、盡心、至誠!

三者缺一不可。

或許如何才能能時時刻刻維持知行合一的狀態,才是讀書人獨有的修行?

“已讀書籍:606,浩然氣736/736,藝:陰陽眼,浩然劍術,心學”

陳長青看了眼金手指。

雖然毫無變化,但他能清楚感覺到,眼下心學的威能絕對比以往強上不少。

……

中海市離京城並不算遠。

如果一直走高速,正常兩天就能抵達。

路上的車輛並不多。

可正在勻速駕駛中的柳依靈卻忽然來了一個的點刹。

因為前方路況明顯不對。

空曠的車道上,兩輛轎車一個在前一個在後。

前者不停左右擺動占位,始終將後車的前進路線封死。

後者不斷左突右切,像是在試圖打破困境,又像是想要反將一軍。

顯然,這兩輛車算是鬥上了。

由於這段路是雙車道,根本沒有超車的可能。

所以柳依靈隻能稍微降下車速,遠遠觀望,以免被殃及池魚。

事實證明,她的選擇沒有錯。

眼看前車越來越過分,並且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

後車似乎也來了火氣,引擎開始劇烈轟鳴。

“砰!”

“砰砰砰!”

就在柳依靈詫異的目光下,一次標準的美式截停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