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回憶錄

這是媽媽給如夢過的第十二個生日。媽媽說,十二歲一過,你就長成大小孩了,以後的生日就不給你炸油糕了。

之前的十一個年頭,如夢總是過著喜滋滋的生日。如夢是正月初九生,陝北的農曆小年正月初六一過,就迎來了如夢的生日。這時,年間的各類蔬菜和年糕還未吃完,過年的喜慶氣氛還不曾消散,人們仍舊沉浸在一片衣食無憂的安樂狀態中。

頭一天晚上媽媽給如夢壓了餄餎麵(陝北南六縣喜吃的麵食,用餄餎床子,一種木製或鐵製的有許多圓眼的工具,把麵通過圓眼壓出來,形成細長小圓條。在沸水鍋裏煮上三分鍾,撈出來加上素哨子或羊肉哨子就可以吃。),又稱作“長壽麵”,寓意過生日的人長壽和健康。長壽麵也被認為是一種長命百歲的象征,也象征著幸福、吉祥和繁榮。

第二天,當窗簾還是黑壓壓一片時,母親已跳下炕沿。披了一件外衣,裏裏外外收拾得幹幹淨淨。院裏拿了玉米芯子就著一張褶皺的廢紙燃起火焰,等到火焰熏得人臉色發紅發熱,趕緊拾了幾塊小個頭的黑炭不偏不倚地落在閃爍著輝芒的玉米芯子上,等到玉米芯子把這幾塊小黑炭燒得通紅時,再放進幾塊大個頭煤炭,接著陸續再往快要塌陷的火焰中添加所需火候足以燃燒的黑家夥。既不浪費也可控製燃燒的時間。

等到鐵鍋燒得紅火時,倒入剛好炸油糕所需的油。父親在鍋沿邊的石板麵上打太極似的搖晃著身體,臉上額頭上不時滲出朵朵汗珠。他一邊熟練地踩著油糕好讓它們隨著兩隻有力的手掌乖乖地變形成他們心目中本身的樣貌,一邊把早已切成片的扁長橢圓形狀冷糕逐片放入滾燙的油鍋中。等到油糕的顏色慢慢變成兩麵金黃,用木頭筷子一片片撈出,瀝幹油,撒上白糖就可以吃到細膩綿甜、色澤金黃、香噴噴充滿米香味的農村專屬美味了。

這是媽媽的味道,深入泥土的味道,也是鄉村生活的味道。

這時,母親讓過生日的孩子如夢找來一個天藍色搪瓷碗,把剛炸好出鍋的油糕像蓮花一樣圍著碗沿依次擺放好,最上麵再放上三四片,看起來滿滿當當、讓人直流口水。

走吧,先送你奶奶家。母親一聲令下,如夢的一雙小手仔細托著碗底,挪著碎步,兩隻眼睛盯著前方,大腦中閃現出清晰路徑,進院、喊奶奶、進門、問候奶奶,再把碗小心翼翼地遞到奶奶的手中。

奶奶的臉早已炸開了花兒,把油糕倒在自家的碗裏。她顫顫巍巍地走到前炕頭,把早已準備好壓在席子底下的兩毛錢拿出來,輕輕放在搪瓷碗。奶奶伸手摸摸如夢的小腦瓜,笑眯眯地說,長得可真快呀!夢娃,可真親。奶奶沒有白疼你······

如夢沿著來路返回,再去送第二家、第三家,直至把該送到的都送了,才輪上讓母親賞一塊給自己吃。這時,這一片油糕甭提有多香了,小嘴兒吃不夠。

記得最清楚的這一年,如夢十二歲生日的那一天。她總共收到一元三角零五分錢,兩雙新襪子,這樣的“大禮”在當年看來簡直是無可比擬的最開心的事。

在送第一碗的時候,如夢托著大碗走出院子,來到木製鐵鎖的大門前,鎖子高高掛著,用腳推不開門兒。如夢愣神了半天,也不想把碗放在地上,她想趁著熱騰騰的溫度盡快給奶奶送去。

鬼使神差地,她伸出舌頭,在空中打了一個自然卷,便攀上鐵鎖的彎道上。不知怎麼回事兒,舌頭在一瞬間像萬能膠一樣粘在了鎖鼻子上,喉嚨發不出聲音來,隻能“嗯-嗯--啊-啊”,卻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終於還是讓出來倒髒水的母親看見了,你怎麼還在這兒?母親走過去一看,立即明白這個傻孩子幹出的什麼傻事兒。趕緊取來溫熱的水倒在鎖上,隨著水流滑落,如夢僵硬的舌頭立刻逃出了魔力控製。

一場驚心動魄的糗事終於功德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