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找了一家當地的地道小吃店,米朵兒印象最深的就是粽香烏米飯,顏色像黑芝麻,用粽葉包住,出爐的時候,烏米一粒一粒散開著煞是好看。而麥子卻喜歡烏鎮特有的臭豆幹,臭豆幹好吃歸好吃,就是那一陣陣讓人作嘔的臭腳氣讓不知臭豆幹美味的沈逸封臉色都變白了。

米朵兒也很想吃臭豆幹,但是看到沈逸封一副要背過氣去的樣子,沒有再叫一份。

吃飯之後的行程是遊覽東柵的景點,參觀了酒坊,染坊和當鋪,拍了一些背對著光的照片。(這讓米朵兒很糾結,有點像拍鬼片)

其實烏鎮最讓人流連的就是烏鎮的水,遊玩了大半天腳都腫了,四人上了一輛觀光船。直到坐在穿梭在鱗次櫛比的建築物中,米朵兒才感覺到了真正的自由和放鬆。閉上眼,風在耳邊吹,船底傳來搖櫓咕咕的撥動水麵的聲音;河岸偶有一兩聲喧嘩,但是隔得遠了也不想去仔細辨聽。

如果生活在這樣一個小鎮,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那該多好。如果還有一個人陪......

米朵兒忽然睜開眼睛看旁邊的沈逸封,沈逸封剛巧也在看她,兩人眼神相撞都有刹那的恍惚。

還是沈逸封先反應過來,“喜歡這裏嗎?要不在這裏住一段時間?”

米朵兒知道他可能是知曉自己和季昊的事的,遂笑著搖了搖頭,轉眼看橋上的風景。

搖櫓的老人家沒有放歌,隻是在麥子問了他幾個問題之後打開了話匣子。

“你們趕巧錯過了烏鎮的節日,前兩天有那個水鄉婚禮,來了好多人在西柵那邊看表演巡演,新人將在安渡坊登上喜船,行至靈水居婚轎迎親,四人婚轎抬過定升橋,最後抵達囍慶堂,在囍慶堂裏拜天地入洞房。很多城裏的姑娘和小夥子都沒見過這樣的場景,香市期間那個熱鬧。不過你們可以在這裏多停留幾天,瘟元帥節就快到啦,這個祈神的節日可以給你們帶來好運。”

“還有什麼元宵走橋的活動,要走十座橋,都不能走回頭橋。這個有意思,元宵節的時候可熱鬧了。”

麥子問,“為什麼不能走回頭橋?”

老人家笑著說,“因為我們這裏橋多山少,從來的習俗就是以橋代替山,過橋就相當於鍛煉身體,祈福延年的作用。如果走了回頭橋,那祈福就不靈驗了,幸福也就不能實現。”

麥子說,“原來如此。”

船夫有給他們介紹了一些當地的文化習俗。最後烏篷船在一戶酒家門前停住,品嚐了烏鎮特有的三白酒。夜晚的烏鎮特別漂亮,青瓦白牆,小橋流水,每戶屋簷下都掛著燈籠,燭光倒影在水麵上與水波跳躍,燈火闌珊。

四人在去看皮影戲的時候分散了,米朵兒和沈逸封一起,麥子和簡易不知道去哪裏了。

米朵兒和沈逸封在裏麵太無聊就打算到外麵走走,夜晚的烏鎮很安靜,寧靜之處隻有水波動蕩之美。米朵兒和沈逸封沿河走到了一座橋前麵。烏鎮的橋他們也大大小小見過十幾座了,但是這座橋卻很是特別。橋上有一廊棚,橋下有水柵欄,天黑著看不清楚。但是橋上卻被一堵牆分成了兩半。米朵兒心下正覺得奇怪,沈逸封告訴她說。

“這橋名叫逢源雙橋,古時候過橋的男女有男左女右的習俗,走一遍橋,須分走左右兩半,因此又演繹出走此橋便可左右逢源之說。”

米朵兒聽他講完笑著走上逢源雙橋,“我還以為是逢緣雙橋,‘緣分’的‘緣’,取男女在此找到緣分之意。”

沈逸封說,“也可以這樣理解,你看這是一堵阻擋他們見麵的牆,但是如果兩人有心,他們還是會在沒有相遇的情況下彼此相知,等走到橋頭,這堵牆沒有了,那麼他們就可以在一起了。”

米朵兒知道沈逸封這句話裏暗含的意思,她轉身看橋下的水波沒有做聲。

沈逸封走上前去,扳過她的身體,認真地說,“朵兒,你知道我的意思嗎?你明明知道為什麼還要一直躲避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