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番外】執念(1 / 1)

君明去世之後,邊鴻繼位,年號崇興。

在知曉了所有錯事皆因我而起之後,我本想引咎致仕,可是朝中的各位大臣卻都在挽留我,甚至連陛下也親自請我留下繼續執政。

我跟在先生身邊,或許其他的沒有學到位,但是對於先生識人的本領,在經曆了君明的點撥之後,我也還算是繼承了先生這方麵的本領。

陛下很聰慧。

是與先生,君明很不一樣的聰慧。

那種聰慧就像是獵手在確定了自己的獵物之後,無論需要多少時間多少精力,他都要把獵物吞入腹中的狠厲的聰慧。

不到六歲的孩子,尚不能完全地隱藏自己真實的情緒,畢竟他隻是一個人,他不像君明。所以我早早便看出陛下心中的設想。

但是孽因我而生,我沒有理由去回避。

所以我留在了新京,任勞任怨地當著我的丞相,當著陛下的導師。雖然我很清楚,陛下對我的恨意一絲不減便是。

可是這些並不重要,夏國需要的是為國民著想的君王,需要的是有思想的領導者。我隻要能夠確認陛下的思想是正的就夠了,他要對我進行任何報複,我都甘願承受。

畢竟,我愧對先生。

我也不配為先生的弟子。

我先前所作所為何嚐不是我如今應當承受的業果呢?

陛下在及冠之前,朝中大事皆由我把關,若無我的準許,即便是陛下親令也無用。也因此,我每次都會在給陛下做他想做的事的機會之後,又毫不留情地駁斥他所作下的那些不明智的決定。

為什麼呢?

我希望陛下不要忘記他的恨,就像我不要忘記我的愧一樣。

我們的爭權本是沒有意義的,所謂權力,從一開始便屬於陛下,也隻能屬於陛下。

作為一國之君如果能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的話,那是一國之幸。

可是作為一國之君卻不能聽進諫言,又是百姓之不幸。

我以為隻要將陛下的恨意在我身上宣泄之後,他便會將不恨的思想放在處理其他的事務之上,可是我錯了。

我忘了,陛下身邊,不隻有我。

中原杜氏,北疆蔡氏,南境金氏。

他們是陛下的利刃,是陛下帶著國家走向昌盛的鋼刀,可是刀刃鋒利,難保陛下不會割傷自己。

可孔子有言,過而不改,是為錯。

我對陛下也從未失去信心,因為我知道他的童年讓他沒有辦法再信任除了君明以外的任何一個人。

隻要陛下信任君明就夠了,因為君明拚盡全力守護了先生所需要的國家與百姓,陛下也不會舍得讓君明為他的胡作非為而失望。。

陛下他,對夏國或許還有信心。

陛下他是一國之君,麵對整個國家他都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可我們作為臣子,卻不能任由陛下誤入歧途,我們要讓陛下知道,他的眼前不隻是他自己,還有整個天下……

孩子,故事講到這裏,其實應該差不多了,但是我還是想告訴你一件小小的事。

孩子,你知道嗎?後來我去收拾書儀的遺物的時候發現了一枚木雕的月。

是啊,一枚與清華贈與先生的木牌相同的不知名木材雕刻而成的一鉤彎月。

而在彎月的背後則篆刻著一個“和”字。

雲和的和。

其實你或許看到過那枚月,因為陛下也有一枚,那枚月是君明留給陛下的。

隻是比起書儀珍藏的那枚,君明的那枚月的工藝顯得粗糙許多,若是你真的能夠拿到那枚月,你會發現其後刻著一個“儀“,一個因為製作者能力有限而顯得四不像的一個“儀”字……

嗬嗬……

你想,既然君明仍然有著杜氏一族的記憶,那麼他也擁有煉化惡氣的能力,一識多身,這都是曾經的清華做到過的……

對啊……

雲和不過是君明的一個分身。

……不,陛下他卻不是君明的分身,他是邊氏的血脈,是君明從自己混雜的血脈中抽離出來的邊氏血脈。

杜氏與邊氏已足夠糾纏,若是一直血脈相連,那麼杜氏一族將得不到真正的參道,所以君明用他的時間將杜氏與邊氏的血緣分開,可是,既然曾經是一體,那麼即便分離,也終究會有所影響。

所以,陛下如今的一些極端的想法又何嚐不可能是他無法煉化惡氣而擠壓出的惡念呢?

孩子啊,我將這些告知於你,沒有其他的想法,我隻是想讓你知道,陛下他可以變得更好。畢竟你曾經也是因為他的好而靠近他的,不是嗎?

不管後人如何說,不管前人怎麼做,我們隻要做好我們如今為臣的本分即可。

文死諫,武死戰。

孩子,你要清楚,你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別人想要你如何。

阿清,往後未來,隻要是你的選擇,我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