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懷才不遇的孔聖人(1 / 1)

孔子是周王朝禮製的骨灰級擁護者,周文王、周公等聖人的狂熱粉絲,他到處去推銷周禮和王道主義,卻沒有攬到一個客戶,他的這段流浪經曆,正是周王朝禮製遭受普遍拋棄破壞的真實寫照,所以有必要說一說。

孔子離開魯國之後,首先去的是衛國。

衛國和魯國一樣,都是姬姓國家,春秋初期都算得上是大國強國,現在都淪落成了二等國家。

孔子認為:“魯衛之政,兄弟也。”這意思,一是指魯、衛同姓,二是指魯、衛都飽受大國欺淩,是一對難兄難弟。孔子可能認為在這樣的國家,較能找到機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衛靈公的寵臣彌子瑕是子路的連襟,這是一個很硬的社會關係。

果然,在彌子瑕的幫助下,孔子到衛國後很快得到了衛靈公的接見。衛靈公一見麵就問孔子,在魯國拿多少俸祿?也按同樣的標準開給孔子一份工資。但是,卻沒有給孔子官職,隻是讓他吃閑飯,當一個擺設。雖然也算是豐衣足食,但這種寄人籬下的日子,對孔子這種有換負的人來說,滋味很不好。

還有更難堪的事呢!孔子到衛國不久,衛靈公那名聲極臭的夫人南子得到了消息。女人好奇心重,孔子此時已是頗有聖賢之名的大名人,她想看看這個大名人到底長啥樣子,另一方麵也是借此給自己臉上貼金——這樣的道德名人都主動來拜見我!再說,孔子是大力士叔梁紇的兒子,大概是父親的遺傳吧,他生得人高馬大,史記說他身高九尺六寸(約兩米左右)“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這樣的猛男,放蕩的南子也許對他有些想入非非吧!所以她派人對孔子說:“四方的君子能夠屈尊前來,願意和寡君交好的,都會見一下敝國的小君(國君夫人),敝國的小君希望能見到您。”

這使孔子非常為難,流亡中的貴族見別國國君的夫人,禮製上不像話啊,何況南子還是個名聲很臭的爛女人!一生致力於維護禮教的孔子,能這麼做嗎?可是,不這麼做就別想吃那份閑飯。沒辦法,孔子最後還是去了。

據《史記》描述,孔子進門後,就麵向北跪下行稽首禮,南子則麵向南坐在帷幕裏,見孔子行禮,她也答禮。孔子拘束得根本不敢朝帷幕看,怎麼知道她在答禮?因為聽見帷幕裏傳出金玉裝飾品叮叮當當的響聲。接下來,雙方說了些什麼,史書上沒記。

堂堂道德大君子,去見一個爛女人,無論怎麼說,都是孔子的一個汙點,他的學生們為此感到丟臉,十分不滿。

孔子隻能向他們解釋:“我本來也不想見她,是為了用禮儀答謝她的邀請才去見的呀!”

子路聽了這樣的解釋依然氣鼓鼓的,孔子急得對天發誓:“如果我做得不對,讓老天厭棄我!讓老天厭棄我!”

想吃一口安閑的幹飯還真不容易!一個風波剛平息,又一個風波起來了,這次是衛靈公,要帶南子出去兜風,既然養著孔子這麼個高級大花瓶,不用也是白不用,所以,他邀請孔子跟他們同行,讓衛國人看看,道德大君子多麼尊敬我,我出遊他都無怨無悔地陪著!

陪遊不成問題,問題是按照禮儀,應該是孔子跟衛靈公同乘一車,孔子做車右,南子則乘坐女人乘的那種帶車廂和帷篷的車子跟在後麵。但衛靈公完全是我們現代人的作風,讓夫人跟自己同乘一輛車。由於夫人在那車上,孔子就不可能上那輛車了,孔子的車隻能跟在他們的後麵,這還不算,還派了個寺人做孔子的車右!

對孔子來說,這丟臉真是丟到腳後跟了,說明他在衛靈公心目中的份量還比不上一個爛女人!更要命的是,這丟人的事,看見的人越少越好,偏偏衛靈公故意撿最熱鬧的路線走,“招搖過市”,使孔子所受的羞辱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