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烽火戲諸侯,到底有沒有?(1 / 3)

說春秋戰國,常常要從這個人開始說起——姬宮涅!

姬宮涅的人生經曆並不複雜,他投胎技術超好,含著金鑰匙出生在當時天下最顯赫的家族。他的父親姬靜,是周王朝第十一代天子,死後得到的諡號是“宣”,史稱周宣王。他的母親是姬靜的大老婆,王後薑後。

姬宮涅是姬靜的嫡長子,按照周王朝的宗法製度,他是無可爭議的王位繼承人。因而,周宣王死後,他順利繼承了王位,史稱“周幽王”。

據《搜神記》說,姬宮涅生於周宣王三十三年,那他繼位時還隻有十四歲,小學還沒有畢業,十年後被殺,也才二十四歲。這個說法殊不可信!

先不說《搜神記》是專記靈異怪誕之事的誌怪小說,可信度等同於《聊齋》,就是以周幽王父母的年齡來推算,也難以成立。我們不知道他父親周宣王何年出生,但是國人暴動那會兒他顯然已經出生了,而國人暴動的時候,周宣王的父親周厲王已年愈花甲,周厲王是周孝王七年——公元前907年出生的。國人暴動時周宣王不可能剛出生,就算那時他十歲,他出生時周厲王也該五十多歲了,所以肯定大於十歲。就算是十歲吧,周召共和有十四年,周宣王即位時也至少二十四歲了,即位後三十三年,那就是五十七歲。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勵行計劃生育政策,也隻是號召男青年二十八歲結婚生子,厲王宣王父子倆就算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爭當晚婚(未必)晚育全國模範,也用不著積極到這樣吧?比黨所規定的年齡增加了一倍多!

其實,在西周時代,男子基本上二十歲娶妻(個別特別晚的也有過了三十才娶的),女子十五歲出嫁(個別較晚的也有到二十三才出嫁的),過了這個年齡段還未結婚,就稱為“失時”。這時的周王室為了增加人口以增強國力,不實行計劃生育,提倡“男女以正,婚姻以時”,作為全國人民的表率,周王室怎麼可能失時?事實上,天子、王儲和諸侯的結婚年齡比普通人小多了,諸侯通常十五歲就生子女了。

周幽王的母親是薑後,周宣王的元配,年紀應該跟周宣王差不多,在那時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下,以花甲之年的高齡,就算周宣王還有本事搞出兒子來,早已過了更年期的薑後老太太也沒這本事啊!

所以,周幽王即位時應該是成年人了,甚至是中年人,至少已經大學畢業了吧!

周幽王即位後,任用馬屁精虢石父為卿士——又是虢家人!這人是虢國第七任國君,虢文公之子,奸佞乖巧,舔功一流,營私舞弊也是一流,貪財圖利。周幽王對他非常信任,把國事全丟給他,自己一味享樂,不問政事。

周幽王二年,全國發生多起自然災害,鎬京及涇、渭、洛三川地區地震,涇、渭、洛三條大河幹枯,周部族發祥地的岐山發生山體滑坡。照這個時代人們的理解,這是上天對天子的所作所為極度不滿,在發出嚴重警告。天子應該立即作自我批評(下罪己詔),向上天和全國人民作深刻檢討,改正錯誤,以求取上天的原諒。

周幽王依然我行我素。

周幽王三年,發兵討伐褒國。

褒國在今漢中盆地西部,相傳其公室是大禹的後裔,所以跟大禹一樣,姓姒,首任國君是大禹的某個兒子(他輔佐大禹治水有功)。這個封國可是千年老字號了,曆經夏商周三朝而不倒,跟周王室的關係也非同一般,周文王的正妻就是當時褒國國君的女兒太姒,她也是周武王和周公旦這兩位儒教所尊崇的大聖人的母親。

周幽王伐褒,是因為褒國國君姒珦在幽王的朝中任大夫,他是個耿直人,看不慣周幽王的肆意妄為,經常向周幽王提意見,結果周幽王很惱怒,“你敢妄議我?抓起來!”把他囚禁了,囚禁了還不罷休,又發兵討伐褒國。

褒國抵擋不住王師,最後獻出了一個美女褒姒(很可能是褒國國君的女兒),這才平息了一場潑天大禍。

周幽王得到褒姒的第二年,褒姒就生下了王子姬伯服。周幽王太寵愛褒姒了,伯服四歲時(周幽王八年),周幽王不顧大臣們的反對,毅然廢黜王後和王後所生的太子,改立褒姒為王後,伯服為太子,並打算除掉原太子姬宜臼。被廢黜的原王後是申國國君申侯的女兒,她和原太子姬宜臼逃到了她娘家申國。

申侯大怒,三年以後(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聯合了繒國和犬戎,攻占鎬京,在驪山下殺掉了周幽王。褒姒被犬戎擄去,她的兒子伯服也被殺掉。而在此之前,周幽王為了博得美人一笑,不惜玩弄信號,上演了一場烽火戲諸侯的鬧劇,致使犬戎進攻鎬京時,諸侯都對王都發出的求援烽火信號視而不見。——這是《史記》的說法。

那麼,烽火戲諸侯這事到底有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