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騎兵分三路衝出東門外,向敵軍殺去,一時間喊聲震天。攻打東門的正是安費揚古和多爾袞率領的正白旗軍,在張世傑率領騎兵的衝擊下,一時間顯得有些慌亂。
由於騎兵速度較快,正白旗前方的盾箭手本來就難以瞄準,隻有少數人盲目發箭,而發了第一箭後就已被明軍衝入陣中。
安費揚古與多爾袞居於馬上,看得清楚分明,見張世傑在杏山防守都嫌艱難的情況下,還敢帶騎兵出來猛衝,隻是回光返照而已,城池陷落已是早晚的事。
多爾袞道:“看來假情報已騙倒了張世傑,氣數使然啊,我大金又得一城。”
安費揚古笑道:“張世傑是自找死路,連自己的性命都不要了。”
多爾袞整了整盔甲,道“那我就去送他一程。”隨即轉身喊道:“兒郎們,隨我前去殺敵!”帶領身後的一隊騎兵向張世傑一方衝去。
張世傑雖然身處敵中,前後左右都是敵人,但依然臨危不亂,從容指揮身後的騎兵隊伍分出一部分向多爾袞迎上去。大戰如火如荼。
多爾袞手拿長矛,一馬當先,高喊前進,整隊騎兵即與明軍短兵相接。盡管他身後的正白旗的士兵遠遠少於明軍,但在這野戰中卻體現出了比明軍高得多的素質,不論是力量上、還是控馬技術上都強於對手,戰事成膠著狀態。
多爾袞的出現,引得明軍的騎兵以他為主要攻擊點,馬刀都往他身上招呼,但他一人左突右擋,在左臂輕微受傷下已將十多位明軍騎兵打落馬下,不是被己方士兵殺死,就是被混亂的戰馬踩死。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誰都不可能留手。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雙方互有傷亡,可顯然是明軍的死傷更多一些。
這時,一隊身穿淺黃色盔甲的騎兵突然從多爾袞身後出現,迅速投入戰場。不是祖大壽的援軍,反而是對方的鑲黃旗軍隊。形勢開始向後金一方逆轉,祖大壽的援軍卻遲遲不見出現,讓張世傑心急如焚,隱隱覺得有些不妙,但具體問題出在哪裏,卻又說不清楚。這些鑲黃旗的人馬不是被調去圍攻錦州了嗎?難道是葉明雄情報有誤?
想到這裏,忙決定傳令集合後退,等祖大壽援軍到了再作計議。
話還未出,隻聽“颼”的一聲,一根勁箭從自己身後射來,從後背透入,往胸前穿了出來。張世傑心中一涼,手上力氣似在突然間消失殆盡,手一抖,長刀即落在馬下。臨死前勉強扭頭看去,隻見葉明雄麵無表情,右手拿著折疊弩掛回腰上。
就在翻身倒向地上的一刹那間,張世傑已知道今天這場仗是一敗塗地了,不僅如此,杏山也丟了。他心裏最後一個念頭,是葉明雄出賣了他,怪不得自己會覺得不對勁,原因就是這個。
其他明軍將士見到主帥墜馬而死,頓時無心戀戰,形勢突然間一片混亂,接著馬蹄聲、喊叫聲此起彼伏,可見此時軍心已亂!
而鑲黃旗與正白旗兩隊騎兵的衝擊下,明軍頓時虧不成軍,整個陣形被打得七零八落,很多騎兵甚至騎著馬向來路逃跑,八千騎兵已成為敵人的獵殺對象。
到這個時候,形勢已經一麵倒了,戰爭也不再是戰爭,而演變成一場追蹤屠殺。
裨將趙無鋒看得睚眥欲裂,正想衝上去找已躲入敵人後方的叛徒葉明雄拚命,但幾位親兵硬是拉著他,策馬往南奔逃,繞開杏山,往寧遠方向馳去。
畢竟大家都是明眼人,知道在這個時候,戰敗已成定局,杏山馬上就會陷落。與其死在這裏,還不如趁著快馬趕回寧遠,向袁大人稟報這裏的事情,以便早做準備。
明軍終告全麵潰敗。
◇ ◇ ◇ ◇ ◇
孫承宗親送朱由檢和田鳳儀到帳外,道:“王爺和田姑娘一路小心!”
朱由檢揮了揮手,即與田鳳儀往回京的路上馳去。
剛才與孫承宗的一番交談,總算讓這個耿直的老人打消了回京的念頭,還是假冒皇帝口諭才行。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不讓閹黨逮住機會去陷害孫承宗。
一旦回到寧遠,那可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其實朱由檢心裏對袁崇煥此人可是充滿了好奇和敬仰,正想跟著孫承宗去遼東看看,見識一下袁崇煥是否比傳說中更厲害。但目前京城裏更是風雲際會,而把周婉若一人留在府上他也不太放心,還是得先回京,安排好一切事宜後在找機會去遼東。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想法子進宮一趟,見一下這位皇兄,了解他的態度。另外,張皇後也是他想見的人之一,畢竟曆史上是她一手把朱由檢扶上帝位,才使魏忠賢的奸計未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