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點靈光十分細小,好似風中殘燭,隨時就會消散,因此它唯一的功效就是勉強能托起一個人在半空中暫時停滯,除此之外的大部分的靈氣就用到了外放表現之上了,也就是那些放著燦爛金光的蓮花。
看透了慈雲和尚的這一把戲,李承道又回到了看戲的狀態,就更別說下跪什麼的了。不過,看著人群中一些道士模樣的人竟然也下跪口呼佛祖,著實讓李承道有些不悅。
經此一役,這些個道士怕不是要改信佛了吧!
嗯?
李承道若有所思。
而此時,慈雲和尚已經在眾人呼聲中攀過了有三分之二的高度,離那“寶塔”頂的垂直距離也就剩下一丈來高的距離了。底下的百姓在跪拜過後也都仰著頭看著半空中的“神人”,隻剩下個別的一些人還在不停的跪拜。
處於“寶塔”前方的看台之上,呂老夫人這時也已經跪拜誦佛完畢,坐回了專門給她準備的座位之上。她雖然虔誠恭敬,但卻不象別的人表現得那麼驚訝,對於今天的這種情況顯然是早有預期的。
在呂老夫人旁邊的,是她的兒媳呂夫人,她顯得就比較驚訝幾分,不過呂夫人並沒有把所有的關注都放在慈雲和尚的身上,而是時不時的看一眼站在遠處的李承道。
她對於李承道信心十足,在看到慈雲和尚弄出這麼驚天的動靜之後,心底更多的是對於李承道的期待,期待之後李承道又會做出如何驚駭世俗的表現呢?
一直存於心中的隱憂自此徹底盡去。
收回了目光,正好和呂老夫人四目相對,雖然都沒有說話,但各自的意思卻看的分明。對視隻是一瞬間,然後倆人就把目光又投向了空中的慈雲和尚。
此時慈雲和尚已經臨近塔頂,隻差一步便可踏上高台。恰在此時,一陣微風拂過,吹得慈雲和尚寬大得袈裟隨風飄搖,憑添了幾分風度。
在所有人的注目之下,慈雲和尚最後一步踏出,腳底的金蓮瑣碎,化作點點金光隨風飄散,在空中化作虛無。
上了高台,慈雲和尚直接轉身坐下,其姿似坐似臥,當真是盡顯高僧風範。
見此程終於盡了全功,慈雲大師圓滿的登上了高台,底下的百姓們齊聲歡呼,高喊佛祖,聲音之高,感覺甚至能掀翻他們中間的高台。百姓門表現得如此熱情,顯然都被慈雲和尚完美的表現給徹底征服了。
不過,他們所崇拜的慈雲大法師,此時卻在高台之上暗自擦著冷汗。
他這步步生蓮,步步登高,看似輕鬆寫意氣度非凡,實則其中的艱難隻有他自己知道。
腳底的蓮花雖然是佛珠所化,但蓮花的托舉之力還是得由他自己來承擔。他每踏在蓮花之上,就好像有同樣重量的人踩在他的頭頂一樣,相當於是他再在頂著兩個自己的重量在步步登高。
不僅如此,佛珠所化的蓮花踩上去之後的感覺並不是像實地一般,而是軟綿綿的,蓮花大小看似不小,實則實際可落腳的地方隻有半隻腳掌的大小。他頂著雙倍的重量,踩著隻有半個腳掌大小的地方在空中保持平穩且步步登高,其難度可想而知。
而且更為嚴重的是,他的這串佛珠,隻能顯化出一朵蓮花,所以在他前腳才下去的時候得收回後腳的金蓮,然後再次在前腳處顯化出來,而他又做不到瞬發。因此,他再空中踩下去的每一步,都是踏空的。
盡管他此前練習過許多遍,可實際做的時候,三丈高度,依然讓他筋疲力竭。
而他,還因為一時的意氣之爭,把本來的三丈又給拔高了三尺三,這讓他得重新調整每一步所走過的高度,可最終還是在最後一步給低了一截,讓他上台竟有些站立不穩。好在下邊百姓都被其給震驚到了,沒人注意到這些,這才讓他給糊弄過去了。
坐上了高台,慈雲和尚的這一顆心就放進了肚子裏了。他搞出的這一場法會,其中的難點就在這幾步之中。走過這些,那餘下的就不足道爾。
慈雲和尚坐穩之後,便看向了下方的小道士李承道,由於離的還有些距離,慈雲和尚看不真切李承道的表情和反應,隻看到他依然“呆立”當場。
於是心中暗想。
‘想來自己的表現應該已經嚇到那個小道士了吧!’
慈雲和尚喜滋滋的想著,心中迫不及待的想看李承道的表現。
於是,在眾目之下,慈雲和尚伸出一手,遙遙的做了一個請式。雖然在他下方是有萬千之眾,但所有人的心中都知道,慈雲和尚“請”的是誰。
李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