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承道走回鎮中之時,街市之上的小攤小販都已經開始陸續的擺了出來,零星的行人也有了幾個,偶爾的叫賣之聲正在叫醒沉睡的小鎮。
萬物生發,大地蘇醒,踏著這股清涼之氣李承道回到了王家。
剛才踏進大門,就正好撞見了由裏往外而行的王庾生。王庾生本來折眉低頭直往外走,一抬頭正看見跨步而進的李承道,頓時臉上欣喜綻放,一個健步上前就拉住了李承道。
“小友,可是讓我好找啊!還以為你不辭而別了呢。”
那手緊緊的握著李承道的手腕,好像真的怕他一下子飛走了似的。
李承道順從的被王庾生拉著往裏走去,口中也解釋道:“沒有,沒有,隻是趁著日出去外邊修行罷了。”
“哦?小友還修習武藝呢?”
“呃…算是吧。”
“習武之人要保證充足的營養,早飯已做好,走走走,咱們先吃過再說吧!”
王庾生顯然對練武什麼不感興趣,隻是想先拉李承道進去落座為安,早上起來沒見到李承道確實是把他給嚇壞了。
“呃…這…好吧。”
李承道頗為哭笑不得,隻得應承下來。
吃過了早飯,王庾生就該去廟宇擔任廟祝的職責了,而李承道則以遊曆為名也跟著去了。
倆人一路閑聊,到了之後王庾生進去廟內,而李承道則止步於外。
他還是不甘心,整個小鎮就這裏不同,一定有些什麼,隻不過自己還沒有發現罷了。因此他還是選擇繼續觀察,順便也對自己的修行做一些驗證。
於是此後的幾天皆是如此,大早二人協同來到廟宇,一人在內布道,一人在外修行。到了日落,二人又一同返回王家,每至於此,王庾生都要拉著李承道交談辯論。
有時隻是些閑話瑣事,有時卻是天下大勢,時局弊病,批人批物批天下,還有時則是談經論道。
兩個世界文化道理的碰撞,總是能激出璀璨的火花。
在這段時間裏,王庾生對於李承道提出的西方那種神道已經有了很深的了解了,可以說是融會貫通,甚至比李承道認識的都深刻,甚至都編寫出了一套準備付諸實踐的“聖經”。
當然,其中也少不了李承道的幫助,但也隻是提供了一些靈感。
李承道相信,當王庾生最終開始行動之時,一定能建立起一個宗教,和這個世界裏截然不同的宗教。可是對此他卻高興不起來,西方的那一套是真真實實的實踐出來的,就結果來看實在是不行。
開始確實可以規範人的行為,消除多餘的欲望,可是這樣也會讓人變得更加盲目,更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
說白了,這些東西其實隻是李承道用來敷衍王庾生的,壓根都沒有要實現他的想法,王庾生學的越多,越明白,李承道就越擔心,萬一真給他把這一套弄出來還真不知道會掀起怎樣的風波呢。
不過好在這些天的觀察他也有了一些發現,隻要把根本問題解決,那王庾生就沒有再做的必要了。
經過這些天的觀察,李承道發現每當有人在神像前的蒲團之上跪拜之時,就會有一絲氣息被攝取出來,飄蕩進神像之上。當這些氣息離開人的身體之後人就會顯得有些虛弱,外表上雖然看不出來,但其內在的抵抗力會變得弱上不少。神像每次攝取的氣息都很少,每次都會盡可能薅取,但是不會讓你垮掉,算是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
觀察了這麼久之後,他覺得人體中蘊含的這種氣息應該就是生之氣或者說陽氣。小孩體內純粹,青年體內強盛,老人體內就如同他的身體一樣遲暮。
這個地方…在吸取人的陽氣。
而他知道的另一個吸取人陽氣的則是誌怪小說上的那些妖怪。那麼說,所謂的黑山娘娘是個妖怪嘍?
漸漸接近真相,李承道也越發的小心。雖然他在那個墊子之上找到一個奇怪的篆紋,但他還是小心的沒有去貿然破壞。現在雖然在吸取人們的陽氣,但都沒有危及人的生命,貿然破壞的話固然能阻止這些,可到時候被那妖怪發現的話不知道還會使出什麼手段。還不如就這樣敵明我暗,等待時機可以一勞永逸。
這麼多天的小心等待,他卻是沒有抓住那妖怪的一點蛛絲馬跡。蒲團雖然能把陽氣攝取到神像之上,可是神像卻沒有儲存這些陽氣的功能,隻能暫時把這些陽氣束縛規範在周圍,時間一長就會漸漸消散,頂多也就是維持半天的時間。
而在這些陽氣在即將消散之時則會被轉移灌輸到別的地方,那就是——王庾生的身上。
這個發現也是讓李承道驚了一跳,看來一切都是它算計好的,一環扣一環,嚴絲合序,而它隻需隱居於幕後坐收陽氣,安全又省事。
倒讓它走出一條左道。
隻是…卻不見最關鍵的一環…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