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初二,是以龍為圖騰的國人比較看重的日子,尤其在相對落後的鄉村,更是要隆重對待的一天。各個鄉鎮會舉行廟會,舞獅子、耍社火、唱大戲,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地處陝甘川三搭界的貧困村馬家堡,在這一天裏,也變得異常熱鬧。人們紛紛走出村莊,三五成群地趕往鎮上逛廟會。
浮圖鎮位於各村落的銜接處,是十裏八鄉的經濟文化中心。鎮上總共有兩條街道,其中最長的一條專供附近的鄉親們交易所用,每逢三、六、九是趕集日,眾多小販聚集於此,人們會從各村趕來采買生活所需。二月二是傳統大會,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盛大與繁華。將近二裏地長的街道上,各色生意如火如荼地展開,賣服裝的、扯被單的、售鞋襪的、還有支著油鍋現炸糖糕的……各行各業,數不勝數,最多的要數吆喝著兜售饃豆豆的。當地民間傳承著各種關於二月二的習俗,嚼豆子、理頭發、吃麵條,意為吃龍子、剃龍頭、食龍須,仿佛如此一來,都和龍王爺沾了點邊、抬起了頭,預示著身體安康,未來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從前人們大都自己在家和些麵,切成棋子大小,亦或取玉米、黃豆,用小火慢慢炒製而成。隨著時代的進步,集市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豆豆,有白麵豆、玉米豆、還有雜糧豆,口味也多樣化,有甜有鹹還有麻辣的,看上去五顏六色,賣相十足。豆豆品類的升華,其實從側麵也說明了時代在進步。
晌午時分,馬存福從鎮上剃完頭回來,一路上有些心神不寧。剛才在理發攤上碰見了鄰村的老夥計,他向馬存福透露了個小道消息。回到家,馬存福連吃龍須麵的心情都沒有了。悶頭坐在炕沿抽完了一鍋煙,左思右想,覺得不管消息真假,還是親自去核實一下比較安心。扭頭看了眼睡在炕上養病的老伴李月娥——每到冬季,她的心髒病總要犯上幾回——也不敢驚動她,自己悄聲出了門去往村主任家。正在院子裏玩耍的二鳳聽見響動,趕緊搖著尾巴追隨了上去。
馬存福家的二鳳是個人來瘋,這兩天看上去又有些不大對勁,每逢春季,它就顯得比較活泛。眼神滴溜溜亂轉,隨時觀察著主人的一舉一動,唯恐錯失一次可以出去撒野的機會。盡管對馬老漢早上逛集沒帶著它有些意見,仍然不計前嫌對他十分的依戀,他走到哪裏它就跟到哪裏。在馬家堡這儼然成了一道風景,馬老漢嘴裏銜著旱煙袋走在前頭,二鳳四蹄歡快地跟在後麵,一路上,馬存福和村裏人免不了時不時地打個招呼,二鳳見了同類也不斷地嘻耍打鬧。馬家堡這個村子不算大,以前很少有人養狗,特別是當作寵物一樣飼養,更是難得一見。二鳳算是開了先河。
其實,馬存福以前不大喜歡貓貓狗狗,孫女把二鳳從縣城帶回來托他照看時,他怕傷娃的心,沒敢拒絕。
孫女大鳳是個乖娃,跟著她爸媽在縣城念書。大兒子馬建民和媳婦小敏整天起早貪黑地忙著販賣水果,根本沒空陪娃玩耍。大鳳一個人在家孤苦伶仃的,央求父母買隻小狗陪她。錢來得不容易,兒子媳婦平時手細,求了幾次都沒答應。大鳳卻不依不饒,架不住娃的糾纏,馬建民在寵物市場轉了好幾圈,最後在一個角落裏發現了這隻最便宜的狗。賣家說,這是自家寵物狗下的,太多了養不過來才賤賣呢。
剛抱回來時,像小兔子一般大小,毛茸茸的,很可愛,女兒喜歡得不得了,她的名字叫大鳳,給小狗起個名字叫二鳳。沒想到,長著長著這狗就變了模樣,原來耷拉著耳朵支棱了起來,個頭也明顯比一般寵物狗大,越看越像中華田園犬,也就是在農村守家看院的土狗。眼看著這隻狗越長越大,人與狗共居一室,十來平方的房子更顯局促,好說歹說,才說服大鳳同意把狗寄養在了老家。平時,每逢節假日,就象走親訪友一樣,兒子經常把大鳳送回來看望二鳳。因了二鳳,馬存福可以常常享受到天倫之樂,這份意外,讓馬存福心裏很舒坦,也就對二鳳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