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後,江雪兒先是帶著蘇航回家拜見父母。大家也沒多少意外,畢竟蘇航跟在江雪兒的身後追了那麼久。
當初江母安排相親催婚,多多少少也有點逼江雪兒正視蘇航的意思。現在看見兩人終於在一起,江母表示,總算不用再擔心江雪兒會孤獨終老了。
接著,是跟蘇航回他家拜見他的父母。
原本江雪兒有點兒擔心蘇航的父母會責怪自己拖了他們兒子這麼長時間的。
誰知,他們竟然隻字不提!
直接便讓江雪兒約上她的父母出來一起討論婚事。席間問江父江母對兩人的婚事有些什麼要求?
江父江母非常開明地表示沒有任何要求,全由他們小倆口自己做主。
江雪兒立馬表示不想要大擺筵席,簡簡單單的和倆家人的兄弟姐妹吃個飯,相互認識一下就行了。
蘇母更是幹脆,當著江父江母的麵直接拿出一個房本和鑰匙,以及一套陽綠翡翠首飾推到江雪兒麵前:
我知道你是個好孩子,雖然你和你家人沒有要求,但我這個做婆婆的不能沒有表示。
房子是我們蘇家巷那邊的老宅,希望你不要嫌棄。雖然是老式的青磚瓦房,可能沒有新式樓房新潮,但勝在冬暖夏涼,這一點是新式樓房比不上的。
這套首飾呢,也算不得什麼祖傳物品,是我早在生下我們家老九的時候讓人打造的。
我們家每個孩子都有一套,兒子的就送給他們的媳婦,女兒的就給她當嫁妝。
還有,我這個人跟那些傳統的婆婆不一樣,趁著今天親家也在場,我想說一下我的立場和觀點。
相信你們也知道,我有九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最大的一個兒子都已經做爺爺了。
所以,我不需要你們夫妻倆天天到我跟前來立規矩,不會要求你們經常或者定期回來探望盡孝心,更不用你們上交工資或者給生活費。
畢竟你們都已經成家了,就該以自己的小家為中心,好好的經營自己的小家,以後父母家也隻是父母的家而已。
除非你們不在家開夥做食,想要回來我這裏搭夥吃飯,那就另說。
當然,如果你喜歡回娘家吃飯,老九也願意跟著你回去,我也不會有意見。
你們的人生,你們的生活,全憑你們自己做主。
我隻有一個要求,如果你們將來生了女兒,必須讓她跟在我身邊,待到十八歲!
因為我們蘇家的規矩是由女兒傳家的!
當然,如果是生了兒子,就你們自己帶,如果親家母願意幫忙帶,我也不會有意見。
你也不用擔心,今天我說的這些話,是不是因為我這個做婆婆的不喜歡你,或什麼其它的原因。
事實上,我對我所有的兒媳都是這樣要求的,你們隨便問問就知道了。
好了,我要說的就是這些。
大家都被蘇母的直白弄得一愣一愣的,還是江父最先反應過來:想不到親家母您這麼開明!雪兒,還不趕快謝謝你婆婆?能遇到這麼開明的婆婆是你的福氣!
江雪兒:謝謝婆婆!
無需客氣,把東西都收好了,以後你們倆都好好的,沒事兒不用特意回來我這裏,我不需要你們回來做些什麼來彰顯孝心。
若真有心想要盡孝,你們隻要在心裏念叨,默默感恩就夠了,把你們自己的小日子過好就是對我最大的盡孝了。
江雪兒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世上還真有這麼開明的婆婆?還沒事兒不用回去?
天啊!這也太好了吧?這簡直就是福音啊!
江雪兒不由得想起上輩子的連母,想起以前自己被磋磨的日子,這倆人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不可比!
這輩子遠離了連家,自己還真的是轉運了!
第二天,江雪兒和蘇航倆人便去公證處領了證。
本以為倆家的兄弟姐妹簡單的在一起吃個飯就行的。
可江雪兒忘記了蘇航兄弟眾多,原計劃是隨便訂個二、三席的就夠了,到了統計人數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天真了,好像簡單不起來啊。
最後還是在江濤江明的店裏擺了九席,這還隻是嫡親兄弟的家人人數,還沒算蘇航的堂兄弟和蘇氏族人。
幸虧蘇氏一族特能生兒子,他們對參加結婚酒席啥的都麻木了,否則像他們這樣隻請自家親兄弟的做法,一準得得罪人。
像以前在連家就是,親戚一聚頭就會被懟,問你結婚了怎麼不請他?是不是看不起他?是不是以為他給不起份子錢之類的。
他們卻不想想,那時的連燁不過是一個剛退伍的小兵蛋子哪來的錢擺酒?
那都是江雪兒自己掏的私房錢請的客!自然不可能大擺筵席讓他們家有多少親戚請多少親戚。
算了,那都過去了!
將來自己會有疼愛自己的丈夫,和全新的生活,就不要再想那個渣男和他的極品家人了。
以前的江雪兒總以為男人都是像連燁那樣花心的,婆婆都是喜歡磋磨兒媳的,夫家親戚都是喜歡打秋風的,所有女人都是這麼熬過來的…
其實那隻是被狹隘的生活圈子局限了自己的認知而已!
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連燁形成的性格和人生觀,原因離不開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
而那時的江雪兒嫁給了他,自然地就加入了連燁的生活圈子,所遇所見自然也是類似的生活與人群,便誤以為生活就是那樣的。
當今生的江雪兒,幸運地遠離了那個圈子,見識到的,自然也與之不一樣。
其實生活本就沒有任何定義,是人賦予了它定義。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知,不同的處事方法,迎來的生活也會隨之不同。
所以在後世看清了生活本質的人都會高喊:要活出自我、活得精彩!
蘇母送給江雪兒的房子,是個隻有一進院的獨立小房子,位置不錯,是臨街的。
不過再過多十年,隨著城市重心轉移,這些老城區的老房,因為街道窄小,不方便汽車的進出,房子根本賣不起價,可業主又不同意拆遷,最後老城區變為廉價出租房,新城區則別墅高樓林立,形成鮮明的對比。
房子進門是個小院,目測大概有七個平方左右,左邊是個單獨的小廚房,正麵一個廂房,廂房中間是客廳,左右兩間臥室。
房子雖小卻也五髒俱全,且全新的成套家具一應俱備。唯一讓人感覺遺憾的是家裏沒有獨立的衛生間。
江雪兒好奇蘇家怎麼還會有這麼多的房子在手,畢竟別人家的,在特殊時期都上交國家了。
像自己家也是,據說爺爺曾經是大地主,隻不過為人和善,從不欺負佃戶,後來新政當家,爺爺幾乎將整個江家的財產都上交了,才換來江家移民的機會,整個家族隻有自己父親一個人不願意走的,留了下來。
若不是父親的研發能力,恐怕他也隻能淪落為被分配到一間宿舍容身而已。
後來哪怕是獲得研發的獎勵,也隻是返還江家以前的三畝閑置地,現在住的房子是父親自己找人在閑置地上蓋起來的,而非原江家的青磚大屋,因為原江家的房子早已被人瓜分幹淨了。
所以江雪兒很是好奇蘇家當時是怎麼做到這麼多房子不主動上交還不被沒收的?
蘇航撓了撓頭:具體的情況我也不清楚,隻聽說我們家當時對新政是有巨大貢獻的,但當時的家主沒有要求論功行賞,也不要求安排族人子弟從政,隻想回老家這裏安居一隅,然後就被批準了。
所以我們蘇家就這樣保留下來了,從以前的蘇家村變成了現在的蘇家巷。
哦,難怪。
其實我們族人早就分析過了,即使我們家當時沒有功勞在身,可我們族人眾多啊,哪怕我們將蘇家巷這一片的宅子上交了,可是族人們的安排也是件麻煩事兒。
畢竟我們蘇家也不要求移民出國,他們不得重新找地方安置我們?所以我們的房子交與不交,區別都不大。
更不用說還有功勞傍身,自然就沒有人敢來為難我們。
哈哈,說的也是哦。
相比於新式的水泥樓房,江雪兒更喜歡這種傳統的青磚瓦房。看過房子後,準備重新設計規整一下,再建個衛生間。
所以江雪兒跟婆婆打了招呼報備後,便帶著蘇航回了娘家,暫住在江悠然新婚時蓋的那小房子裏,她打算將蘇家巷的小院子重新裝修好了再回去入住。
婚假結束後,正式回歸工作。
蘇航直接被空降到縣一中擔任校長,江雪兒則不再在縣委秘書三科,而是出任新成立的外經貿局局長,專門負責對外貿易及招商引資的工作。
江雪兒推舉的唐義也在梁書記的扶持下坐正,正式出任縣長及縣委副書記,書記暫時還是梁湛亭。
江雪兒第一個引資的對象便是自己旗下的MIC,但自己並非歸國華僑,這隻能讓董晴出麵作為代表回國商洽。
且江雪兒深知過不了幾年,國家將會出台公務員本人不得經商,不得以個人身份從事或參與一切營利活動的政策。
與其到時被人詬病,倒不如及早處理好這個問題。
於是,江雪兒將手中的股份全部轉讓給董晴,自己則全麵退出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