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間,楊恒想出了一個關於青山綠水的模型,也就是先製作一個山的盆景,在山上會有樹有花有草的,也就是一個能夠放在房間裏麵的一個能夠活動的盆景,一座青山,中間有一部水車正好從環繞山間的一條小河中提出水來,然後倒進山頂的天池裏麵,天池裏麵的水在經過一個限流的河道流進環繞山間的河道裏麵,然後就流進了後麵的一個隱藏的接水的桶裏麵,這是在古代,沒有電力,否則在裏麵再加上一個水泵就可以形成循環了,甚至上麵的天池都可以做成透明的,使它成為一個魚缸,不過現在上麵的水池也可以放魚,可是需要有一個專人在固定的時間裏麵要把下麵的水給倒到上麵的水池裏麵去,這就是楊恒的第一個設想,如果能用合適的材料,可以製作出一個很精美的盆景來。
如果說青山綠水是一個小型的盆景,在房間裏麵隻是占到一個角落,那麼沙漠綠洲就需要一個一個很大的地盤才能夠放下如此大的盆景,裏麵有綠洲,還有一些微型的樹木,草地,小湖,然後就是戈壁沙丘,河流,河流從小湖中流出來,經過不大的落差,推動水車轉動,水車提出來的水再流進小湖中,自然在這中間水還是有損耗的,損耗的水會流進在沙丘下麵的一個水桶裏,同樣會有人把水桶裏麵的水再給倒進小湖裏麵,這樣才能夠完成循環。
設想總歸是設想,一天沒有實現目標,就不算成功,不過現在最初級的模型是試驗成功了,也就是說,接下來就可以製作自家用的水車了,在這個模型裏麵最重要的一個組件也就是中心軸能夠使用了,中心軸是用鋼打造的,有手指粗細的一根鋼軸,然後在兩邊各有兩個軸瓦把這根軸給扣起來,在軸瓦裏麵後油槽,在上麵的軸瓦上有一個進油孔,楊恒是采用麻線搭在一個油碗上構成虹吸來讓豆油浸進軸瓦上麵的油孔裏麵,然後在盛放豆油的碗上扣上一個罩子,這樣就會讓外界跟油碗隔絕,就不會進入灰塵了,可以讓軸能夠使用過長的時間。
“侄兒,接下來製作水車,就需要很多的人了,不知道你是怎麼安排的?”木材需要從樹林中砍伐,因為需要馬上製作,那麼在木材被砍伐下來之後,還需要烤幹,然後還要給刨開,按照合適的形狀製作出來,這樣,砍樹自然就需要楊恒這一家三口密切配合了,而烤幹,則是交給二叔三叔跟二嬸,三嬸四人來做,五叔,五嬸則是幫著刨開樹木,不過需要刨開的樹木需要不是很多,否則就憑五叔五嬸二人還真的是幹不過來呢,小嬸則是輔助小叔進行製作,這樣這個冬天,所有的人算是都有事情可幹了,就是孩子們也是每天在互相監督著背誦楊恒教授的千字文,等他們每學好一段之後,楊恒會很快教授下一段,一般都是小娘先背下來,然後妞子在一邊輔助,讓其他的孩子們背,這是多麼和諧的五個家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