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李洛醒來的時候李梅早早的就去地裏忙農活了。廚房裏李梅留了粥給李洛,李洛吃上一口還是熱熱的,這感覺真好,真像還在現代一樣每天起來都能喝到老媽留的粥。
在現世裏,從小學習壓力長大以後更是因為工作壓力而弄的精神非常緊張,甚至長長導致失眠。而在這個寧靜樸實的小鄉村,雖然沒有城市的奢華,卻讓李洛一夜好眠。阿~有點感謝老天爺把她送到這裏來了。
草草的喝完粥,李洛便來到院中的雞棚前。李洛將剁的粉碎的菘菜葉混合細沙全數倒入槽中喂食這些家禽,看著它們奪食的場麵忍不住嘴角上揚,輕笑出聲。呐~真是些有活力的家夥呢!
李洛轉過頭的時候看見的就是一個壯小夥扛著鋤頭站在她家籬笆前看著她呆呆的樣子,見此,不由“撲哧“地笑出來。小夥子回過神發現李洛在看他,瞬間臉爆紅,急忙撓著頭道一句:“對。。對不住”就落荒而逃了。
經過剛剛那戲劇化的一幕,李洛再也忍不住了“噗~哈哈哈哈哈哈,笑死了,哎喲不行了!”這古代人也太老實了,哪像現代的男人隨便見一麵就開房上酒店,嘻嘻~古代農村漢紙可真的有點忠犬滋味。
剛剛見到的男子是村裏最老實的一個了,名叫李沛,是個極易害羞的大男孩,他長的身材勻稱、肌肉結實,特別是胸前、手臂虯起的肌肉起突,古銅色的肌膚使她他強壯得像是大山一樣。他平常除了喜歡在暗處偷偷看著李洛還經常幫父親做農務,是個勤奮的孩子呢!
李洛看看時辰差不多了,就趕緊去廚房準備午飯,她還要給阿娘送午飯去哩~讓阿娘餓到她可是會心疼的,嘻嘻!今天的飯菜加了點葷腥,白菜炒青椒再配上幾片臘肉,足夠她和阿娘兩個人飽腹了。李洛將飯菜裝好置於小竹籃裏,挎著小籃子就出門了。
李洛挎著小籃,哼著小曲,穿梭在這個小鄉村的田徑上。走在這裏,入眼的不再是汽車的喧囂聲,看見的也不是高樓大廈,而是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朵形態各異的印在天上,在耀眼的陽光下,田野裏是辛勤耕作的村民。
一縷縷陽光穿過樹枝,投下了星星點點的光斑在閃爍的河麵上,水質清澈,河道迂回,棲息著鯉魚、泥鰍、小鯢各種各樣的魚類,河水平緩渾厚地流淌,水底下大小形狀不一的鵝卵石和青青的水草清晰可見,河的另一邊是茂密的樹林裏麵有各類野生可食用植物。
中午的天氣悶熱不像早晨那麼涼爽,河邊的柳樹也熱的垂下了腰對著太陽示弱了,隻有知了躲在柳樹上齊聲合唱“知知知.”李洛感受著小鄉村的美麗風景不知不覺的已經走到了李梅做農務的田地了,隻見阿娘赤著腳彎著腰在田裏正在插秧。
阿娘彎腰的姿勢正如飽滿的稻穗,一步一步將秧苗****水田,並細致敬謹的往後退去。這樣在田裏專心工作的阿娘很美,是的,讓人心裏就為那勞動的美所感動,看看四周的叔叔們哪個不是偷眼看著阿娘的,李洛為自己娘親自豪,。
李洛站在田岸邊,麵對著新鋪著綠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覺到春天真的來了,空氣裏混合著土地裏各種花香和青草的香氣。剛下過連綿春雨的田地,不僅有著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濕軟,種作更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看著阿娘和村民們的身影,她想起前世看到過的一首禪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來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詩。意思是惟有在心田裏插秧的人,才能從心水中看見廣闊的藍天,隻有六根清淨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淨之境,隻有反觀回轉自己的心,就像農夫插秧一樣,退步原來正是向前。
此刻看著村民們彎腰後退插秧的姿勢,想到與佛寺離去時的姿勢多麼相像,仿佛從那細致的後退中,看見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青青秧苗,皆是法身”,農人幾千年來就以美麗謙卑的姿勢那樣的實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