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對峙(1 / 3)

資料轉載宋金戰爭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至南宋端平元年(金天興三年,1234年),宋朝為抗擊金軍南攻,收複失地與金朝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遼天慶四年(1114年),女真族在部首領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舉兵反遼,並於次年建立金國。金天輔四年(1120年),金與宋締盟,共同滅遼。金天會三年1125年二月,金軍俘遼天祚帝,遼亡。金滅遼後,即將進攻矛頭指向中原,宋金戰爭遂起。金在與宋聯合滅遼過程中,洞知宋朝政腐敗,軍隊戰鬥力低下,遂於天會三年十月,發兵l0餘萬,分兩路南下攻宋。西路由左副元帥完顏宗翰率領,自西京(今山西大同)攻太原。東路由南京路都統完顏宗望率領,自南京(今河北盧龍)攻燕山府(今北京城西南),采取分進合擊的戰法,企圖奪取東京(今河南開封),滅亡北宋。在金軍的強大攻勢下,宋欽宗趙桓被迫遣使乞和,許割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間(今屬河北)三鎮與金。金軍亦恐孤軍深入久戰不利,遂許和北撤。翌年八月,金廷以宋不履行割讓三鎮和約為借口,再次分兩路攻宋。完顏宗翰率西路軍出西京南攻太原(參見太原之戰)。九月,攻陷太原後,轉兵東向,攻東京。金東路軍在完顏宗望率領下,自保州(今河北保定)出師,在井陘(今河北井陘北)擊敗種師道軍抵抗後,攻克重鎮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等地。十一月,金東西兩路軍進至東京城下,對東京形成合圍之勢。宋欽宗急遣康王趙構赴金營乞和,許以黃河為界,金軍不允,向東京發起猛攻。閏十一月,東京城破,宋欽宗降金。五年四月,金軍擄徽、欽二帝及後妃、宗室等數千人北歸,北宋遂亡。

北宋滅亡後,康王趙構於天會五年五月,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是為高宗,重建宋朝(史稱南宋),改元建炎。宋高宗即位之初,雖對朝政和軍事部署作了調整,但仍奉行力求議和的基本國策。為阻止金軍南下,采納主戰派李綱等人建策,沿黃河一線設防。金軍雖攻滅北宋,但所占區域僅限於河東、河北10餘州郡,為擴大戰果,實現其戰略目標,再次舉兵南下攻宋。十月,宋高宗以金兵南逼,從南京遷往揚州(今屬江蘇),將防線由黃河南移至淮、漢、長江一線。金太宗完顏晟聞宋高宗南逃,遂於十二月遣軍分東、中、西三路,向南宋山東、河南、陝西地區發起全麵進攻,其戰略意圖是,以中路軍實施主要突擊,在東、西兩路軍策應下,攻破東京。十三日,完顏宗輔所率東路軍自滄州(今河北滄州東南)渡河後,為與中路軍形成夾擊東京之勢,長驅南下,直逼滑州(今河南滑縣東)受挫,乃轉兵東向,沿河襲掠。天會六年二月,攻陷濰(今山東濰縣)、青(今山東益都)等州。完顏宗翰所率中路軍自河陽(今河南孟縣南)渡河後引兵東進,以東京為攻取目標,另分兵南下攻取京西南路。都統完顏婁室所率西路軍於天會六年春,相繼攻破京兆府(今陝西西安)、鳳翔府(今陝西鳳翔)等地。金軍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便迅速攻占西自秦州(今甘肅天水市),東至青州一線諸多州縣。由於宋東京留守宗澤在東京頑強抗擊,才使金軍東西呼應、三路並進的計劃未能全部實現,被迫相繼退兵(參見東京之戰)。金軍回師後,為解後顧之憂,旋集中力量向黃河以北宋軍及各地抗金義軍發起攻擊。天會六年七月,宗澤因力主過河抗金不成,憂憤而卒,使以汴京為中心的軍民聯合抗金的有利形勢急轉直下。金軍乘機再度南下,采取東西並進之策攻宋,命完顏婁室率西路軍攻陝西,牽製川陝宋軍,掩護主力東下;完顏宗翰、完顏宗輔率東路軍於黎陽津(今河南浚縣東南)南下,對江淮的宋軍實施攻擊。宋廷聞訊,於十月間緊急部署江淮防務。十一月,金軍向南宋大舉進攻,至天會七年三月,完顏婁室所率西路軍相繼攻破延安府(今陝西延安)、晉寧軍(今陝西佳縣)、麟州(今陝西富縣)等地。完顏宗翰所率東路軍相繼攻破澶、相(今河南濮陽、安陽)等州後,分兵自滕縣(今山東滕州)奔襲揚州,自率主力於沭陽(今屬江蘇)擊潰宋韓世忠軍後,乘勢南下,宋高宗渡江,金軍亦因江阻北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