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當年的中秋(2 / 2)

“不瞞嫂子說,自打有孕後,玉兒胃口就不好,每頓飯隻吃一點,家裏人擔心,她自己也著急孩子,可就是沒什麼好辦法,看嫂子將這三個孩子生養的這麼好,我還想請教莫大哥是怎麼照顧嫂子的呢。”

漁陽笑著瞅了一眼莫南槿,“你別看我們已經成親五年了,可你莫大哥可沒有什麼經驗,有景止和行止的時候還好。”是還好,兩個孩子又不在她的肚子裏。“後來和你莫大哥走散,重逢後又懷了雲止,前頭三四個月最折騰人,都是娘家的老人伺候的,他哪裏是知道這些啊。”這是她和莫南槿三年前就商量好的說辭,夫妻離散又破鏡重圓的版本,“不過,我那時候就喜歡吃酸甜些的果子,玉兒妹子也是這樣吧?”

“恩,采青帶著我采了好些酸甜的莓子。”

“光吃莓子可不行,飯也要吃的,今天的麵,配菜很是清爽可口,我盛一碗來,玉兒妹子嚐嚐。”多放菜,少放炸醬,盛了一大碗,魏玉兒推拒了幾下,耐不住漁陽的誘勸,連葉青也開口讓她嚐嚐,這才小口的吃了起來。

葉青和魏玉兒說起來是親表兄妹,莫南槿倒是不大不擔心他們的孩子,畢竟在這個年代“姑表親,親上加親”這種說法還是很得人們認同的,表兄妹結婚的比比皆是,也沒真見過幾個是畸形孩子的。就是在現代,他也看過這方麵的報道,說表兄妹結婚,孩子畸形的概率隻是比常人略高點,並不是一定。

下午包湯圓,花生碾成粉,拌上豬油和白糖,還有一種是碾了新鮮的山楂肉做的,放一點芝麻,糯米粉皮子一裹,個頭小小的。

夜幕降臨,月亮又大又圓的掛在東天上,晚上才是重頭戲。

鎮中心的大路口已經架起了篝火,這是南山中秋節的慣例,幾家大戶湊了份子買了豬肉和酒,請鎮上的老老少少一起聽戲,大多就是些草台班子,唱不出什麼名堂,就聽個熱鬧。

院子裏漁陽和明月在準備晚上拜月的東西,廚房就交給了家裏的男人們。

煮過的大閘蟹撿了個頭大的上鍋清蒸。

另一些個頭相對小的,切塊,準備紅燒,拍上米粉,先過一遍熱油,紅辣椒,薑片,蔥段,蒜頭,香菜下鍋煸炒出味,炸好的蟹塊放進去,翻炒,燜一燜收汁,

剛上盤子,小莫就迫不及待先嚐了一塊。

“好燙好辣。”

蟹肉寒涼,不宜多吃,這些就差不多了,切了薑絲,做了薑醋。

自家塘裏新挖的藕,切薄片,夾上肉,炸了新鮮的藕盒,鯰魚肉細嫩,燉了冬瓜,很滑口,湯汁也醇厚,黃燜雞,肉質酥爛,紅燒的鴨塊,看著肉菜差不多,莫南槿又動手炒了些菜花,茭白,芸豆之類的青菜。

今晚的月色好,飯桌直接就擺在了院子裏,不遠處有女聲依依呀呀開唱,隱隱約約能聽到兩句,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之類的。

“戲班子開唱了,少爺。”小莫偏愛那些打打鬧鬧的武戲,對這些文縐縐的一句聽不懂,也不知道唱的是什麼。

“恩,快點吃,現在剛開始,熱鬧的都在後麵呢。”

莫南槿先顧著孩子們吃,剝開蟹殼,蟹黃倒上調料汁,再給孩子們吃,“趁熱快點吃。涼了就不好吃了。”

大人們喝桂花酒,酒是燙過的,喝到肚子裏,暖暖的,這個季節搭著螃蟹吃,簡直是絕配。

最後大家吃的太飽了,湯圓就煮了一點。

飯後,漁陽和明月到後院裏拜月,小莫揣了兩個香脆的梨子,忙著湊熱鬧去了,明庭切了西瓜,陪莫南槿坐了一會。

三個小的吃飽了精神勁又來了,拉著自己小燈籠滿院子玩著大人看不懂的遊戲。

月亮漸上中天,院子裏滿滿的都是銀色的月光,漁陽和明月看著天不早,帶著三個孩子回去睡了。

“少爺,你也早些回去睡吧,夜裏露水重。”明庭從屋裏幫莫南槿拿了一床毯子。

“小莫還沒回來嗎?”

“還沒呢,我正打算出去找他呢。”玩起來,都不看時辰的。

“那你快去吧,我待會就回房了。”

今天對自家少爺裏說,是個日子,明庭很清楚,但不知道怎麼勸解。

門外,明庭的腳步聲遠去,一切又歸於平靜。

月光下的夜晚都有種不真實的美好。

他第一次見到南宮靜深也是這樣一個月色很好的晚上,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注定了這段相遇隻是一段不真實的美好呢。

莫南槿閉上眼睛,耳邊都是雜亂奔跑的腳步聲,六年前的那個中秋,刀光劍影,夾雜著濃烈的不祥預兆,穿越時空,撲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