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2023教師資格筆試 保教知識與能力(1 / 3)

2023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保教知識與能力》

第一章學前兒童發展

第一節嬰幼兒發展概述

一、嬰幼兒發展的概念:在成長的過程中,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麵有規律地進行量變與質變的過程。

二、嬰幼兒發展的影響因素:【一級簡答題】

(1)客觀因素

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嬰幼兒心理發展的物質前提與基礎,它製約了嬰幼兒發展的可能性。①遺傳因素:提供發展人類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質前提;奠定兒童心理發展個別差異最初的基礎。②生理成熟:製約兒童心理發展的順序;為兒童心理發展提供物質的前提;生理成熟的個別差異,是兒童心理發展個別差異的生理基礎。

2.社會因素:環境因素決定了兒童心理發展的速度程度性方向,將嬰幼兒發展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②教育作為社會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起著主導作用。

③宏觀的社會環境和教育從根本上製約著兒童心理發展水平和方向。

④微觀的社會環境是影響兒童心理個別差異的最重要的條件。

(2)主觀因素

①兒童心理本身內部因素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內部原因。②兒童心理內部矛盾是推動兒童心理發展的根本原因和動力。

③個人主觀能動性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三、嬰幼兒心理發展的相關概念:【背*選擇】

①最近發展區:主體現有的心理水平與其將要達到的心理水平之間的差距。-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是幼兒心理發展潛能的標誌,在幼兒心理發展的每時刻都存在,時刻都在變化,而變化又因人而異。②關鍵期:最容易學習某種知識技能或形成某種心理特征,過了這個時期,發展的障礙就難以彌補。

-勞倫斯(狼孩)-難易程度

③敏感期- 最佳期: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比較容易,心理某個方麵發展最為迅速。【22下選擇】

-蒙台梭利-快慢程度

④學前期(幼兒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

⑤轉折期:在兒童心理發展的兩個階段之間,有時會出現心理發展在短時期內急劇變化的情況。(一定會出現,人人都有)

⑥危機期:在轉折期出現對成人的反抗行為,或各種不符合社會行為準則的表現。特別喜歡說“不”。不一定有)

⑦轉折期一危機期。轉折期大家都有但是危機期不是誰都有。危機期是在轉折期中出現的。

四、嬰幼兒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重點】

階段名稱 年齡

新生兒期 0-1個月

嬰兒期/乳兒期(0-1歲) 嬰兒早期 1-6個月

嬰兒晚期 6-12個月

1-3歲

先學前期/幼兒早期(1-3歲)

幼兒初期 3-4歲

學前期/幼兒期(3-6歲) 幼兒中期 4-5歲

幼兒晚期 5-6歲

一、嬰兒期(乳兒期)的年齡特征(0-1歲)

這一年是兒童心理開始發生和心理活動開始萌芽的階段,又是兒童心理發展最為迅速和心理特征變化最大的階段。(不平衡性)

1.新生兒期(0-1個月)0-28天

(1)心理發生的基礎一本能動作(天生就有)

①抓握反射一達爾文反射(達爾文抓握)②巴賓斯基反射一腳掌(腳掌當司機)③驚跳反射一莫羅反射(莫羅驚跳)

④巴布金反射一打哈欠(巴步金打哈欠)(2)心理的發生標誌一條件反射的出現(3)開始認識世界(4)人際交往的開端

2.嬰兒早期(1-6個月)①視覺、聽覺迅速發展。

②-5個月以後,手眼協調(視觸協調)動作開始發生,即能抓住看到的東西。③主動招人。

④5-6個月的孩子開始認生。認生不等同於怯生或怕生,認生是能認出陌生人,怯生、怕生是害怕陌生人

3.嬰兒晚期(6-12個月)①身體動作迅速發展;

②手的動作開始形成(五指分工)③言語開始萌芽(9-12個月);④依戀關係發展;

-6-7個月開始出現依戀。

一分離焦慮:親人離去後長時哭鬧,情緒不安,這是依戀關係受到障礙的表現。

二、幼兒早期(先學前期)的年齡特征(1-3歲)·這是真正形成人類心理特點的時期。①學會直立行走;②使用工具;

③言語和思維的真正發生(2歲)

④出現最初的獨立性:獨立性的出現是開始產生自我意識的明顯表現。2歲左右孩子知道“我”和他人的區別,在語言上逐漸分清你和我

三、幼兒期(學前期)的年齡特征(3-6歲)

3-6是心理活動形成係統的奠基時期,是個性形成的

最初階段。【二級簡答題) (一)幼兒初期(3-4歲) 生識受情

①生活能初步自理;

②認識依靠行動;(直覺行動性)③情緒作用大;

④愛模仿(模仿是3-4歲幼兒主要學習方式(2)幼兒中期(4-5歲)潑具愛織

①活潑好動;②思維具體形象;③開始接受任務;④開始自己組織遊戲。

(3)幼兒晚期(5-6歲)好像萬形

①好問好學;

②抽象思維能力開始萌芽;③開始掌握認知方法;④個性初具雛形。

五、嬰幼兒心理發展的基本趨勢:【背·簡答】 【記憶口訣:簡具被淩】

1.從簡單到複雜-心理隨年齡增長而逐漸發展。2.從具體到抽象一認識活動以具體形象性為主,開始向抽象邏輯性發展。

3.從被動到主動一心理活動以無意性開始向有意性發展,從主要受生理製約發展到自己調節。

4.從淩亂到體係一情感由易外露開始向穩定和有意控製發展。個性開始形成,向穩定傾向性發展。

第二節 兒童發展理論 【重點】

成熟勢力說 (格賽爾):影響發展的因素:①成熟是推動兒童發展的主要動力;

②雙生子爬梯實驗表明,學習隻是對發展起一種促進作用。

行為主義發展理論1.華生:(創始人)主張環境決定論,提出刺激S-反應R模式。

認為環境和教育是行為發展的決定因素,否認遺傳的作用,認為多複雜的行為都可以學習獲得。

2.斯金納-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實驗:小白鼠)【背·選擇題/簡答題】【高頻考點】【必背】

①正強化一例:為激勵小明提高成績,提出期末考試如果考進全班前十名,給他買他一直想要的手機

②負強化一例:為激勵小明提高成績,提出期末考試如果考進全班前十名,就免去每周末洗碗的任務。

③消退一例:小明總在課上對老師扮鬼臉,老師不予理睬於是他扮鬼臉行為減少了。

④懲罰一正懲罰:言語斥責、批評等。 ⑤負懲罰:減少兒童零花錢、取消周末看電視的權利。【懲罰和負強化是不相同的,區別在於:懲罰的結果是不愉快的,負強化的結果是偷快的。】

3.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實驗:玩具)①分為參與性學習和觀察學習②觀察學習又稱普代學習,指一個人通過對他人的觀察而獲得新的反應,包括注意、保持、複製和動機四個過程。③在動機過程中,觀察者的模仿動機有三種來源:直接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背·簡答】①直接強化:例:小明扶老奶奶過馬路受到媽媽表揚,於是小明經常這樣做。

②替代強化:例:小紅看到小明扶老奶奶過馬路受到老師表揚,於是小紅也這樣做。

③自我強化:例:小明今天扶老奶奶過馬路, 覺得開心,獎勵自己一個蛋糕吃。精神理論分析 1.弗洛伊德:人格結構①本我一最原始, 按快樂原則②自我一現實原則③超我道德原則

心理發展理論:①口唇期: 0-1歲半: ②肛門期: 1歲半一 3歲; ③性器期: 3歲-6歲 (開始關注身體性別差異,俄狄浦斯情結)④潛伏期: 6歲-12歲;⑤生殖期: 12歲 - 17/18歲

2.埃裏克森一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人格發展分為8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一個衝突和矛盾

[幼兒園主要記憶前3個]①嬰兒期(0-1/1. 5歲)發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②兒童早期(1/1.5-3歲)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懷疑[18上選擇]③學前期(3-6歲)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認知發展理論 1.皮亞傑:(1)適應是兒童心理發展的真正原因【

①圖式:認知結構的起點和核心。例:鳥是一種會飛且有羽毛的動物。②同化:不改變已有的認知結構。例:鴿子會飛是鳥類。

③順應:改變認知結構。例:企鵝不會飛但也是鳥類。(企鵝、鴕鳥都是鳥;改變現在的認知結構。)④平衡:同化和順應之間的均衡。個體通過同化和順應達至到機體與環境的平衡。

(2)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①成熟②自然經驗 社會經驗 ;④平衡化 。 【選擇題】

(3)皮亞傑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感知運動階段 (0-2歲) 兒童在9-12個月時逐漸獲得客體永久性意識

前運算階段(2-7歲)分為前概念階段/象征思維階段(2-4歲)和直覺思維階段(4-7歲)(一)前概念階段-出現象征性功能【例:神話故事、擬人化】

1.沒有形成一般的類的關係【例:2歲小孩會把幾條小蟲當做一條小蟲】

2.沒有形成整體概念,運用“轉導推理”。 3.中心化思維,一個時間隻能考慮一種特征(二)直覺思維階段開始照顧到事物的兩個維度,非中心化仍然不足②開始反映事物整體的複雜結構③逐漸向現實靠近,開始追求事物的因果關係。

具體運算階段(7至11歲)①思維具有去自我中心性。②思維具有可逆性。【小學生處於這個階段】③思維中形成了守恒概念。④能進行具體的邏輯推理。

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後)①認識命題之間的關係; ②可以進行假設演繹推理;

形 ③已經具有抽象邏輯思維。 ④具有逆向性、補償性的可逆思維。

⑤具有靈活性。【中學生處於這個階段】【接近成人】社會發展理論 維果斯基:1主要觀點:心理發展是在低級 及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級機能轉化的過程。

2.理論①最近發展區(現有水平和在指導 下應該達到水平的區間。有效的教學發生在最近發展區)

②教學應當走在發展前麵③最佳學習期限 (跳一跳,摘桃子) 【19下、21下選擇】道德發展理論 皮亞傑:采用對偶故事法,將兒童道德發展分為①前道德階段:規則對兒童來說不具約束力

②他律道德階段:權威者製定的規則是固定的,不可改變的 【21上選擇】

③自律道德階段:開始意識到規則是可以改變、重新製定的,不再絕對的服從權威。第三節學前兒童身體發育與動作發展

1.學前兒童身體發育的規律:【背·選擇】

①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②是波浪式的:發育突增期在2歲以前和青春期

③是具有程序性的,頭部最先發展,再軀幹和四肢是頭尾律,先中部發育再指頭邊緣發育是正側律。

④不均衡但是統一協調:神經係統的發育一直是領先的,在幼兒時期生殖係統基本沒有發育⑤有個體差異性

2.學前兒童運動係統保健:①不宜睡軟床,不久坐,不長時間單側負重,保持坐立行走正確姿勢②不宜拔河、長跑、長時間踢球等劇烈運動,避免高處跳下硬地麵③衣服寬鬆適度④充足營養,合理膳食。

3.循環係統保健①學前兒童年齡越小,心率越快,年齡越小,血壓越低,血量較成人比例多,凝固較慢②劇烈運動後不要理解停止運動和喝大量水③注意勞逸結合

4.兒童耳的保健①禁止用銳利工具挖耳②擤鼻涕(堵住一側,擤完再另一側)預防中耳炎③聽到過大的聲音要張嘴、捂耳,禁止給兒童戴例題聲耳機聽音樂④避免藥物傷害耳蝸⑤發展聽覺。

5.兒童動作發展是四個階段:①反射運動階段0-4個月:驚跳反射、遊泳反射(生來就有)②最初動作階段2歲前:爬走跳③基礎動作階段2-7歲:保持穩定性④專門化動作階段7-14歲:踢足球等

規律名稱 特點

從整體到局部的規律 全身性的、籠統的、彌漫性的動作逐漸分化、局部化、準確化和專門化的動作

首尾規律 兒童動作的發展,先從上部動作開始,然後到

下部動作,嬰兒最早出現的是眼的動作和嘴的動作。

近遠規律 先頭部和軀幹,在雙臂和腿部,最後是手的精細動作即靠近中央部分動作--邊緣部分的動作。

大小規律 先手臂和退的大幅度動作,再手指的小的精細動作

無有規律 嬰兒最初的動作是無意的,越來越多地受到有意的支配。

先正後反規律 先發展正麵動作,後發展反麵動作。4.幼兒時間知覺的發展【背·選擇/簡答】

①嬰兒主要依靠生理上的變化產生對時間的條件反射。【例:依靠生物鍾對時間進行分辨。】

②幼兒的時間知覺主要依靠生活中接觸到的周圍現象的變化,還根據日夜和季節變化來對時間定向,後期逐漸能夠通過鍾表和日曆認識時間。【例:早上上幼兒園的時間,中午吃午飯時間,下午離園時間】

③6歲以後,兒童開始能夠學習對持續時間進行估計,以行動作為估計時間的參照物。【例:能估計3分鍾有多久;再跑5分鍾,再跳3分鍾。】

④兒童時間知覺發展的方向為:將時間知覺與時間概念結合起來。例:知道幾點到幾點是早上/中午/晚上;知道時間寶貴,一去不複返。

5.幼兒時間知覺的特點【背·簡答題】【二級簡答題】

①時間知覺的精確性與年齡呈正相關,即年齡越大,精確性越高。7-8歲是時間知覺迅速發展的時期。②時間知覺的發展水平與兒童的生活經驗呈正相關。

③幼兒對時間單元的知覺和理解有一個由中間向兩端、由近及遠的發展趨勢。

【例:先理解天、小時,再周、月或分鍾、秒。先理解今天再是昨天、明天,接著才是前天、後天。】④理解和利用時間標尺(包括計時工具)的能力與其年齡呈正相關。

⑤用空間關係代替時間關係:機械蝸牛實驗,6-7歲的兒童才能分清楚時間關係和空間關係。

6.學前兒童注意的發展(無意注意占優勢,有意注意逐漸發展。)

(1)無意注意的特點:①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②與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有密切關係的刺激物,逐漸成為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