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浮生(1 / 3)

三月初春,免不了還有幾分料峭的寒。

我將臉縮在兜帽中,眯著眼望向城門方向。

永樂街,這條樂都最大的官道,南北走向,直達樂都皇宮,當年長安長公主從皇宮出嫁,偌大的永樂街,各家街坊都掛了紅綢子在自家招牌前,數不盡的人馬拉著嫁妝箱子,從皇宮永樂門出發,浩浩蕩蕩前往樂都被的定遠侯府。那一套,抬嫁妝的人馬足足抬了三個時辰,這十裏紅妝,嫁的是先皇的心頭肉,掌中寶——長安長公主。這永樂街也就改了名,隨著這位公主的封號,也當是先皇給她的嫁妝之一了。

而如今,這條熱鬧的官道卻空無一人,各家都閉了門戶,停了生意,平時水泄不通,人頭攢動的長安街,倒顯出它的寬大來。

一陣風吹過,兜帽輕輕動了動,一雙手幫我整理亂了的衣飾,還悄悄的在我嘴裏塞了個栗子。

栗子雖有些涼,但軟糯香甜的口感還在。我不動聲色的嚼著,看向那人——一身鵝黃色的披風,裏麵也是鵝黃和月白相織的裙,窈窕可人。若不是她頭上綰的婦人髻,恐怕都會認為她是閨中女子,也恐怕整個樂都,就她一個官家夫人駕馭得了這種鮮豔嬌嫩的顏色了。

許氏,許家當家主母,右相許逸之之妻,曾是羅相爺府中的嫡次女,閨名羅斐,如今的一品誥命夫人,我的二嬸嬸。

她妝容精致的臉上表情淡然無比,全然沒有剛剛給我整理兜帽時一閃而過的狡黠。如若我與她交識不深,也定會認為她是位端莊大方的當家主母。在外人看來,這位一品誥命夫人與相爺可謂是伉儷情深,二人皆為癡情種。說癡情的,便是當年羅二小姐倒追風流右相的佳話。樂都茶館眾多,版本不一,但聽眾最多,也最受歡迎的,便是那翠庭館的版本,講的是一個娓娓動聽,催人淚下,讓人無不感歎“論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當年的右相大人,雖高中狀元,但不問仕途,整日尋芳問柳醉臥溫柔鄉,卻偏偏生得一副好皮相,作得一手好詩,樂都無人不知這風流紈絝的風雅韻事。許才子出身文人世家,其父乃當朝太傅,教導過四個皇子,是當今的帝師,為人正直,早就看不慣唯一的兒子如此作風,但偏偏許老太太寵著她那乖孫孫,許夫人也甚愛兒子。太傅大人年輕時怕母親,這許夫人與許老太太為人處世多為相似,慢慢的許太傅也就有些懼內,此子得這二人之寵,他也無可奈何,隻能看著兒子成了樂都百姓口中的“風流紈絝”。索幸這孩子倒也是他的種,讀書的天分也遺傳了來。平常的書,他粗略掃一眼便能一一複述。寫得一手好文章,卻偏偏用來送給青樓楚館的雅妓——氣的許太傅摔了他的名貴硯台,被許夫人直罵敗家。

㬆國有個傳統,科舉後皇帝要宴請諸位才子跟世家名門,取個雅名叫及第宴,說白了也就是讓樂都權貴看看今年的好苗子,結結親家。皇帝也會在場,指幾門婚事,做個順水人情。

總之,當年及第宴,尚未及笄的羅二小姐隻一眼就對許才子情根深種芳心暗許,排了丫頭多次書信於他,可許才子依舊沉迷聲色犬馬,對這位佳人的印象甚至不如青樓新來的雅妓。羅二小姐也不惱,甚至親自上門拜訪許太傅,其心昭昭,未經父母媒人親自上門,這在㬆國還是頭一回,但許太傅也沒介意,甚至巴巴的盼著自家兒子能娶了這位羅二小姐從此回歸正途。許老太太和許夫人也滿心歡喜,隻不過卻有一個擔憂,那就是羅二小姐的父親羅相爺。

羅相爺身居左相之位,與許太傅從來就不對付,兩個人政見不合,私交也甚少,兩府在樂都東西兩側,隔了一整條長安街,大有老死不相往來之意。羅相爺得知羅二小姐的事情,氣的臥床不起,三日後帶著病容,在朝堂上大罵許太傅和許才子。羅相爺的嫡長女,羅大小姐羅錦,當朝皇後,也說許才子配不上她嬌滴滴的親妹妹,在眾人的阻攔下。羅二小姐終究還是被父親訂了婚事,嫁給了另一個權貴。

羅二小姐得知後一病不起,而許才子也終於念起了她的好,一門心思想著挽救。其實許才子心裏明鏡著,他知曉羅許兩家的關係,不想讓羅二小姐背上個“不孝”的名聲,這才出此下策。但當得知羅二小姐病重後,在相府外冒雨跪了三天三夜求見羅二小姐,羅相爺死活不願他進門。後來許才子生了高熱,太醫放話讓許太傅準備後事,羅二小姐的病也急劇惡化,兩個將死之人也約定在黃泉見麵。

許大才子先走一步,許家白練飄了七日,送殯的人馬從樂都送到了許太傅的老家佽州安葬,紙錢鋪滿了整個官道,就在出城門時,羅府傳來噩耗:羅二小姐在許才子出殯之日也咽氣了。

有情人終得黃泉相見。世人都罵羅相無情,羅相別無他法,隻得派人向許太傅請求合葬。許太傅因著兒子的死一病不起,許老太太紅著眼點了頭。

或是兩人的愛情感動了上天,兩家出殯那日,兩口楠木棺材並行,天上白紙錢如飄雪,行至城門,卻見天上飛來一巨鳥,立在二人棺上,怎麼嗬斥也不走。下人無法,隻得親自去趕。大鳥在他靠近之時就飛走了,而那個小廝也就聽見棺材裏傳出的聲音,眾人俱驚,有個膽大的也敲敲棺材,裏麵也敲敲算作回應,這可嚇呆了眾人。打開棺材板,赫然見一身壽衣的許才子麵色紅潤的坐起,驚得那抬棺材的幾個漢子癱坐在地上半天沒起身,另外一口——裏麵的羅二小姐也是麵色紅潤,笑靨如花。

這對有情人“死而複生”的消息一出便轟動了整個樂都。在鬼門關走了一遭的二人本該沉沒於黃泉下,可閻王爺聽了他們的話,感動之餘,又因他二人陽壽未盡,故放二人還了陽,眾人都到有情人終成眷屬,孔雀勿用東南飛了,而羅相爺卻遲遲不肯將女兒生辰八字的庚帖交於許家,這又急壞了樂都古道熱腸的百姓,每天一堆人遠遠地圍坐在相府外,對著羅相爺上朝的車輿指指點點。

老天爺都答應了,你還在這梗著,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呐!

羅相爺再怎麼不情願也沒用了——三日後,他這塊堵在有情人未來路上的絆腳石終於被人拖走了。皇上聽說了這件奇事,震驚之餘,說這二人自當一處,羅相爺此舉著實不該,又說順了天意許了這樁好姻緣,給他二人指了婚,任許才子一品大員翰林院士,後來許才子榮升右相,羅二小姐受封一品誥命夫人。

就這樣,在天意和聖意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二年羅二小姐就生了個雙胞胎,一家人和和美美,成為樂都一段佳話,羅二小姐也成了樂都深閨女子追求真愛的榜樣。

由於許右相是我父親的義弟,我自當喊他一聲二叔,羅二小姐便是我的二嬸嬸。

那日我與閑來無事的二嬸嬸上街去挑些心儀的小玩意,正好路過翠亭閣,也正好翠亭閣門前有個賣糖炒栗子的小販——二嬸嬸酷愛食栗,生栗熟栗栗糕栗飯無一不愛,也就因了這“正好”我們從閣外聽到那老頭說書,說的也正是羅二小姐的佳話。

那老頭剛說到“漫天紙錢飄飛雪,鴛鴦棺木並前驅”我正沉浸在許才子與羅二小姐愛而不得共赴黃泉的淒涼時,隻聽驚堂木一響,帶的我也回了魂。“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老頭話音剛落,一陣唏噓聲傳來,我也不禁遺憾,猛感覺眼角微濕,急忙拿帕子,帕子卻不見了蹤影——二嬸嬸正拿著我那方帕子細細的擦著她蔥般白嫩的手指,將上麵沾的栗皮細細擦掉,睨了那說書老頭一眼,隨後蹲下身,掏出她自己的帕子幫我拭著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