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通過這三天的戰鬥確實發現了幾個問題。一、部隊裝備的火炮較多為山炮,優缺點同樣明顯,重量輕導致射程近,與日軍野戰師團裝備的野炮在炮仗中沒有優勢。二、主力部隊編製還是太少,八個團加一個守備團5萬人不到,原本林芷希望低調發展,但看來無論是重慶還是東京都把晉察冀當作頭等重視的地區,再藏著掖著也沒有啥意義了。三、部隊還是缺乏正規戰的訓練,在這次阻擊戰中兩個團完全是以線型阻擊為主,沒有設置更大的縱深,而且指揮員手中掌握的預備隊太少。四、防空訓練還要加強,部隊以後的作戰中肯定還要與占據空中優勢的鬼子碰,這一點尤其重要。
林芷與肖勁光、唐延傑、譚政三人連日開會,製訂了晉察冀軍區的工作計劃:第一,新成立9團、10團、11團、12團、守備2團,五個團長分別由丁榮昌(老紅軍,抗大學員,原新一團三營長)、於權伸(原東北軍,抗大學員,新八團二營長)、馬龍(老紅軍,原新二團四營長)、馬輝(老紅軍,新四團四營長)、葉楚屏(老紅軍,守備團三營長)擔任,這五人可是未來的開國少將,林芷聽到政委的提名高舉雙手讚成。第二、新成立的五個團兵員由各縣大隊抽調,各級連排班長由主力團以及守備團抽調,單兵武器以及重火器以日製槍械為主,正副班長配發湯姆遜衝鋒槍,但缺配團屬火炮,隻配備少量迫擊炮。第三、軍區分散行動,肖勁光率1團、4團、9團在冀西,爭取向冀南發展;唐延傑率2團、5團、10團向冀北察哈爾綏遠發展;任命呂正操為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4團以及11團東援冀中軍區,在呂副司令員的率領下經營冀中以及冀東;林芷親率3團、6團、7團、12團以及快速縱隊根據總部指示南援晉西南;譚政率守備1團守備2團繼續留守五台山地區,加強新兵訓練,協調根據地的發展。第四、成立抗日軍政大學晉察冀分校,由林芷親任校長,譚政任政治委員。
1938年2月18日,冀察冀軍區召集除冀中軍區外所有營級幹部開會,會議上林芷宣布了軍區的決定,林芷咬著牙對諸人說:“現在,我們軍區要從我做起,放下所謂正規軍的架子,統統改行去當山大王,吃的穿的用的,鬼子有啥咱們就搶啥,同蒲線、平漢線、正太線、津浦線是我們的主戰場,四線之間的孤立的據點統統給我清除掉,我不管你們是夜襲也好,伏擊也罷,綁架暗殺投毒啥招好使用啥招,總而言之,隻許打勝不許打敗仗!到了年底,我要求各團的武器要配備齊全,要翻倍,至少要多打出一個團的裝備來!另外,無線通訊設備已經配備到各營,軍區要求部隊集中時不得超過72小時就要到位,聽明白了嗎?”
譚政聽著林芷離經叛道的作戰命令,苦笑不已,隻好接過話頭說:“司令員的要求就是軍區黨委的要求!我還要再補充幾點:其一,作戰時要注意紀律,不得有違軍區頒布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否則軍法從事!其二,各級黨委要配合當地抗日政府,在打仗的同時不要忘記根據地的建設!爭做老大哥表率,協助解決各地的抗日武裝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