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想來,他是不能違背唐律的,可是楊國振不同,楊國振是老大,是這易州的實際的一號人物,所以他是有特權的。
但是現在楊國振一說,他卻有些不同的想法了。
對啊!唐律也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說法,而且曆史上也不乏皇帝自己下罪己書的,可是那隻是天子自己惺惺作態的虛偽而已,事實上又有誰真的敢說他們有錯的。
就是一般權貴說來,他們也要比普通的小民受到更多的優待,比起後世那種已經不露在外麵的暗地裏交易說來,現在的違法是赤裸裸的。
馮道當然會知道這些東西,畢竟他先前可是李匡籌的頭號幕僚。
“那依兵馬言……”馮道遲疑的問道。
“任何人都不能違背唐律,即便是某也不行!”楊國振斬釘截鐵的說道。
“那……”馮道不僅有些傻了眼了,那你還把徐家娘子從王家救了出來,說好的不違背法律呢?你這是在逗我吧?
“當然,大唐律中我們如果認為不對的那我們就沒必要去遵守他了!”接下來楊國振說的這句話差點讓馮道噴了出來。
什麼叫覺得不對的就不用去遵守他了,那要不要這個大唐律又有什麼區別。
“某不是這個意思!”楊國振看著馮道玩味的眼神急忙解釋道。
“例如這種承認家仆合法製度的律法,我們既然覺得這是不對的,那麼我們可以將他從唐律中刪去!”楊國振試著解釋道。
“還有所謂的‘十惡’,若是我們認為其是錯的,那我們自然就要將他刪去,之後得到大家認同的唐律,那才是某所說的任何人都不能違反的唐律!”
現在通行的這部唐律也叫做《開元律》是盛唐時所重訂的律法,這部律法會一直沿用到宋朝建隆年間,趙匡胤重修律法,製定《宋邢統》之後,才慢慢的失去了它的地位。
楊國振所說的十惡主要規定的是十件最大的惡事,犯了這十件事的犯人,“為常赦所不原”。
其中大多都是李氏皇族為了穩固自家皇位所立下的法律,第一大惡即為謀反。
今天楊國振喊馮道過來也正是想與馮道討論下其中的某些東西,例如允許蓄奴的問題。
現在這個亂世,本來說來自耕農就已經不多了,而那些士家豪強大多都蓄奴,家中家奴少則幾十,多則上千。
這其實與黑奴沒什麼區別,唯一不同的是人家還知道去抓黑奴,而這些豪強則是將自己民族的人當做黑奴來對待。
這不僅不符合楊國振的價值觀,而且這對國家的危害也非常的大。
這些家奴因為沒有被國家戶籍所登記,自然不會納稅。
而且這些人被士家豪強所藏匿,甚至連國家清查戶口都沒法子知道這些人的具體數量,士家豪強靠著蓄奴則是大發其財,而且因為有著類似賣身契這類東西的存在,連官府也沒法子奈何他們。
曆朝曆代就像劉裕那樣,雖然一時的料民靠著嚴峻的手段能增加不少的戶口,但是過不了多長的時間,這一切又會故態萌發。
所以楊國振想要徹底的廢除蓄奴的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