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王處存與聖旨(1 / 2)

果然等到楊國振提出來的時候,張睿立馬表示反對。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沒有一支能打仗的軍隊怎麼能保衛易州,況且易州隨時可能會麵臨戰事,就更不能放鬆軍隊的訓練了,就算修城牆那也不能輕易終止軍士們的訓練。

就算城牆修的再高,沒有人守著那也是白搭……

總之,張睿說了很多的理由,其中有些連楊國振都深以為然。

最後楊國振很幹脆的決定,所有軍士都去修城牆!

隻留下一臉怨念的張睿,他也知道一支強大軍隊的重要性,但是一支百戰百勝的軍隊是朝夕間能練出來的嗎?

而城牆這東西是可以很快見實效的,隻要修到一定的高度,那就需要攻方圍城幾年都不一定能攻下來的,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劃算的嗎?

最關鍵的是楊國振現在是處於弱勢地位,隻有別人來打他的份,短時間內,他是絕不敢主動出擊的。

而且這個短時間還不是很短,如此以來,一道高高的城牆和一支精銳的軍士誰更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當然對於張睿來說,他不需要統籌全局,想的自然是簡單些,比如若是讓馮道來想,他還不想修牆呢?與民修養生息那才是正途。

這些一忙完,已經是下午了,楊國振對於全城的情況也大致有了個直觀的了解。

易州南麵大約百裏就是義武軍的大本營定州,再往南就是成德軍,往西去的話則是要直麵李克用的河東軍,可以說是四麵皆敵,所以幽州的援助那是必不可少的。

據史書記載,此刻的李克用有大軍十萬,其中還有三萬精銳的騎兵,朱溫雖然軍力現在還比不上李克用,但他卻有著中原的厚實基礎,隻要他一統中原,那他就是天下最強大的諸侯,而這一天已經不遠了。

到此楊國振才覺得深深的無力,也更堅定了他要緩慢發展的想法了,隻要別人不來招惹他,他就絕對不會招惹別人,韜光養晦,積蓄力量才是正道。

或許他相對於這兩個人和天下群雄更占優勢的一點可能就是他的思維,他知道兩人成敗的緣由,他知道接下來的曆史大致上會發生什麼事情。

接下來的五年裏,朱溫會一統中原,李克用會攻下整個昭義鎮,而河北三鎮則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而他能做的隻有慢慢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直至他有足夠的力量,攻下定州,一統河朔,跟這個時代最強大的兩個人一絕雌雄!

這兩年易州也是戰火不斷,雖然沒有中原的情況那麼慘烈,但是缺丁少戶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城中那些破敗的屋子都被楊國振分給了眾多的百姓。

隻要稍微的修繕一下,住人還是可以的,總比住在野外的好。

楊國振自己反正也是身無長物,幹脆住在了軍營當中,睡在軍營當中他也安心一點。

一夜睡眠後,楊國振親自領著城裏的兩都軍士開始築牆,這點自律他還是有的,而且讓軍士們去搬石頭築牆也算是做做體能加強訓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