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第二天一上課我看到班主任接了一個電話後那緊繃起來的臉,又看了看站在他身邊低著頭不說話的魯文星,我就知道這事情不簡單了。
至少,應該不是那麼好處理!
說起魯文星,他在我們班上一直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
說特殊,當然不是因為他有什麼特權或者怎麼的,相反…....他在我們班裏過的並不舒坦。
因為他是我們班裏唯一一個體育生。
也正因為這樣,他在我們班的人緣不好,大部分人對他的印象就是不想學習的街溜子。
剛一開始我也這麼認為,畢竟,一方麵我和他接觸的不多,再加上平時他每次回來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帶點傷。
但後來
說起校園霸淩,相信很多人印象中的校園霸淩就是各種打罵,侮辱,欺負,最後把別人搞得抑鬱自殺類似這樣的。
但我想說,其實校園霸淩也不一定是,滿身傷痕的。
它可能是潛移默化的改變,排擠,孤立,令人喪失自信與自尊。
它可能是無心之舉,也可能是下意識地排擠。
校園霸淩地可怕之處在於,身體上的疤痕可以很快抹去,心理上的卻不行。
那些心裏的創傷,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每一個受害者,並跟隨他們的一生,讓一個原本充滿陽光,充滿活力的人,變得自卑懦弱。
那些受害者在今後的日日夜夜都難以忘懷,在不經意間想起時,也總是痛苦的,絕望的,懊喪的。滿身傷痕並不是校園霸淩的唯一定性,有時候精神攻擊帶來的傷害遠比滿身傷痕更令人難過。
我當然知道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是人都會有缺點的,往往最開始被校園欺淩的人,他們身上總會有著某一個比較明顯的弱項。但這並不意味著暴力就能讓起變得合理化,其實有很多人也試著像身邊的人求助,但得到的答案大多是:那為什麼大家就隻欺負你,不欺負別人呢?“
”那你為什麼不去反思一下自己呢?“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我就曾經聽過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
在某某
說起這個,這裏我還想說一句。
相信我們在生活中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一個兩個比較沉默寡言地同學,他們成績不好,不愛說話,在班裏的存在感也很低。
也許某一天,他們會在一個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天,突然就離開了學校,然後在老師的一句輕飄飄的轉學中消失了。
但如果有和他們相處過的同學,就會知道,其實他們真的沒想象中的那麼不好相處,相反因為內向的緣故,他們絕大多數人,都十分擅長傾聽,要是你每天都能找他們聊天,真正把他們和正常人一樣對待,給他們多點關心,對一點關懷,那麼恭喜你,你在以後的歲月裏,又收獲了一個不可多得好朋友。
我在初中的時候,就遇到過這樣一個同學,
有些學生是學生,而有些學生,是惡魔。
有些學校是學校,而有些學校是煉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