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日爾曼尼亞(1 / 3)

“當天地還沒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混沌,僅有一處無底深淵金恩加鴻溝。在金恩加鴻溝的北方,是一片廣大的冰雪世界尼夫爾海姆。在那裏,濃霧終年籠罩在萬年的冰封和積雪上,隻有無盡的寒冷與黑暗。一股巨大的泉水從尼夫爾海姆最深邃和最黑暗的地方奔湧而出,夾帶著冰雪世界裏的萬年寒氣,由北而南地向金恩加鴻溝奔騰而來,曆經千萬年的時間,慢慢在金恩加鴻溝的旁邊堆積起了許多冰丘。

鴻溝的南方,有一個稱為摩斯比海姆的火焰之國,那裏終年噴射著衝天火焰,整個地方都是一片無比強烈的光亮和酷熱。火焰國中噴射出的衝天火焰,飛濺出許多劇熱的火星,落在鴻溝旁邊堆積著的冰丘上。冰塊遇到高熱的火星後溶化成水氣,又被從尼夫爾海姆吹來的強勁寒風再次凍結起來。就這樣循環重複,千年萬年之中,在火焰國的熱浪和冰雪國的寒氣不斷作用下,這些冰丘慢慢地孕育出了生命,巨大的冰魔伊米爾誕生了。

又過了很久,天神奧丁和他的弟弟們殺死冰魔,把伊米爾的巨大身軀肢解開來。眾神把伊米爾的肉體填滿了金恩加鴻溝,於是世界起了變化,冰魔伊米爾的肌肉成為大地,骨頭成為山脈,鮮血成為江海,毛發成為草木,牙齒變成岩石,腦漿成為白雲……”

這古老的日耳曼神話好象正是日爾曼民族苦難曆史的一種象征,積澱著剛猛和桀傲、毀滅和再生。

日耳曼人興起於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在漫長的歲月裏,大部分日耳曼人逐漸向南遷至波羅的海南岸維斯瓦河附近。此後他們在這一地區繁衍生息,部落和人口增多,勢力逐漸向南、向西擴展。之後他們開始與高盧人和羅馬人發生衝突。起初,高盧人和羅馬人稱最先渡萊茵河侵犯高盧的日爾曼部族佟古累人為“日耳曼人”,意思是令人生畏的戰士。後來為了恫嚇高盧人,各個部落都把“日耳曼人”這個名稱加在自己部落的身上。

關於日耳曼人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古希臘作家皮提亞斯的旅行記。約在羅馬曆四百二十七年,他從當時的希臘殖民地馬西利亞出發,航行到北方的琥珀海岸,報導了住在那裏的日耳曼人的情況。

大概在耶穌基督誕生前的二百年起,日耳曼人與羅馬人之間的接觸日益頻繁。原住日德蘭半島的日爾曼人以條頓部落和森布裏部落為主,因農業歉收被迫橫穿梅克倫堡和沿奧得河南下,在波希米亞被那裏的克爾特部族波伊爾人擊敗後,轉向高盧,給羅馬帶來極大威脅:

羅馬曆六百四十年,耶穌基督誕生前一百一十三年,羅馬執政官卡爾波率領的軍團被擊敗,本人被生擒。

羅馬曆六百四十六年,耶穌基督誕生前一百零七年,羅馬執政官卡修斯率軍出征,在高盧的波旁地區兵敗身死。

羅馬曆六百四十八年,耶穌基督誕生前一百零五年,阿裏利烏斯被任命為高盧行省執政官,戰敗被俘,後被日爾曼人殺死。

同年,震驚的羅馬把自己的兩個執政官提比略和馬裏烏斯都派了出去,在波旁地區全軍潰敗,是役羅馬損失了十二萬人,提比略下獄。

這樣,日爾曼人使羅馬喪失了五個執政官的軍隊。

這些失敗促使了歐洲軍事史上著名的“馬略軍事改革”和羅馬偉大統帥馬略的崛起。

馬略把羅馬傳統的征兵變為募兵,公民兵變為常備軍,並以合約的方式保障他們在退役後能夠得到一定的土地。羅馬士兵的武器裝備全由國家統一發給。由於裝備不再取決於私有財產,因此所有士兵們的裝備與訓練得以統一標準化,這大大促進了羅馬軍隊的職業化。

新一代步兵都配備有盔甲、大型方盾、短劍和兩枝投槍,步兵中不再有輕步兵、主力步兵和重裝步兵之分。在軍團的編製上,進一步貫徹了標準化原則。一個軍團由十個營構成,全是由國家提供裝備的重裝步兵。過去軍團中的羅馬騎兵全部改由同盟者提供,不編入羅馬正規軍團,馬略還設計了的新三列陣。

馬略的軍製改革,成功地挽救了搖搖欲墜的共和政體下的羅馬軍製,但由於傳統型的國民軍向職業軍隊的轉變,帶來了軍隊統帥勢力的擴大,而最終毀滅了共和政體本身。

在羅馬軍隊變更強大的同時,原來並肩作戰的條頓和森布裏兩個部落卻分裂了。

羅馬曆六百五十一年,耶穌基督誕生前一百零二年,條頓人被馬略統帥的羅馬軍隊擊敗於普羅旺斯的艾克斯。

羅馬曆六百五十二年,耶穌基督誕生前一百零一年,馬略殲滅森布裏人於意大利北部的韋爾切利。

從此,馬略被稱為“條頓和森布裏人的征服者”

羅馬曆六百九十五年,耶穌基督誕生前五十八年,一代名將凱撒被任命為高盧行省執政官。

當時高盧人分成兩派,一派的領袖是愛社依人,另一派的領袖是塞廣尼人和阿伏爾尼人。多年以來,他們之間一直在激烈地爭奪高盧的霸權,塞廣尼人花錢雇來日耳曼人和他們的首領阿裏奧維司都斯。日爾曼人又一次渡過萊茵河來到高盧,起初大約有一萬五千人,最多時達十二萬左右。愛杜依人和他們的屬邦在馬其多勃裏加一戰慘敗於日爾曼人,全部貴族、元老和騎士幾乎都損失幹淨。愛社依人不得不把他們領袖們的孩子交出去做為人質,還被迫用國家的名義宣誓不加入任何反對塞廣尼人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