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撲朔迷離的案情(1 / 2)

由於此案事關重大,涉及到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所以,沙皇將此案交給了德高望重的老首相列別佐夫斯基負責辦理。

而交給列別佐夫斯基負責,這是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選。

當然,沙皇既然賦予了信任,那列別佐夫斯基也不推遲,欣然接受了任命,而做為沙皇的兄弟,他也樂意為沙皇分憂。

而老首相一接受此案,便雷厲風行地行動起來,他一方麵收集各種證據,另一方麵不停地傳召不同的證人問詢相關的案件細節。

正是老首相的這種行事作風,讓很多人都覺得,此案應該很快就會水落石出。

當然,就算是老首相辦事效率很高,那也會帶來不同的意見,其中有人滿意,必定有人不太滿意,而不滿意的人還是希望他快一點。

這以古塔沃夫方和朱可夫一方的人尤為甚,他們基本是各自一詞,

古塔沃夫方的人認為此案證據確鑿,應該盡快結案,立即將殺人凶手朱可夫繩之以法,還被害人一個公道。

這一方之人說的是振振有詞,完全一副正義的化身。

而朱可夫一方則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此案疑點甚多,還需要認真仔細地調查清楚,不可草率行事,但在辦事效率上,他們與古塔沃夫方的意見基本相同,那就是要從速辦理,因為久拖不決,對朱可夫的聲譽是有影響的,所以,他們督促列別佐夫斯基盡快尋找有利於朱可夫的證據,還朱可夫一個清白。

總之,此案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也將很多不同的人卷入到了此案之中,如果久拖不決,的確會給俄國的形象帶來不利的影響,而且還有可能引起俄政壇的動蕩。

所以,迅速將案件理清,這是當務之急。

可是,此案之中,雖然朱可夫是重點懷疑對象,案發現場也留下了他的隨身信物,但除此之外,朱可夫真沒有作案動機,他出於一個什麼目的要殺害一個恕不相識的侍女,這似乎說不通,不過,如果說不是朱可夫所殺,那為什麼死者身上會有他的隨身信物。

這的確讓人無法解釋。

而錄得朱可夫的口供,其理也不盡相同,他並不承認此女是他所殺,至於那塊懷表,朱可夫稱懷表已在一個多月之前被人所盜,他一直苦尋不得,沒想卻在死者身上,他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總之,朱可夫說自己是被怨枉的。

如此一來,案件就變得複雜起來。

不過,不管做何理解,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搞清楚死者身上的懷表從何而來,如果搞清楚了這個問題,那至少可以將朱可夫殺人的嫌疑排除一半。

所以,列別佐夫斯基打算先從懷表入手。

據朱可夫所說,他的這塊懷表是在一個多月之前失竊的,那麼,根據內宮記錄,這塊懷表是在一年多之前由沙皇親自賞賜給朱可失的,按理說,知道朱可夫有這塊懷表的人不多,而能接近朱可夫身邊並有機會將這塊懷表偷走的人更加不會多,但是,賊人偷盜這塊懷表是基於什麼目的,為什麼他要單單偷這塊懷表呢,這著實令人有點想不通。

不管怎樣,偷盜懷表的嫌疑對象已被縮小在比較小的範圍之內,極有可能是他身邊的人。

那麼,列別佐夫斯基就此展開排查。

而經過初步的排查,列別佐夫斯基將懷疑目標鎖定在了朱可夫身邊最親近的幾個人身上,但是,經過仔細的排查,列別佐夫斯基又否決了對這幾個人的懷疑,因為他們同樣沒有做案的動機,朱可夫身邊值錢的東西很多,為什麼偏偏會偷這塊懷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