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決定對印作戰(2 / 2)

那麼,黃旭的世界帝國夢也同樣會向前邁出最為堅實的一步。

當然,如果失敗了,那黃旭的世界強國夢也將會麵臨很大的打擊。

所以,此戰是不戰則已,戰則要勝,而且是必勝,而黃旭與他的兄弟臣屬們都堅信,中華必勝!

而高層的決定一旦做出,強大的國家機器便隨之高效地運轉起來。

情報的收集,兵員的征集,戰爭資金的劃撥,戰爭物資的儲備,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畢竟這一次麵對的對手不同,很可能將要麵臨一場持久戰,所以,不得不做充分的準備。

況且,印度殖民地聯軍雖然實力不強,但畢竟人數眾多,實是不可小覷,而更重要的是,印度還駐紮著二十幾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英軍,雖然跟龐大的中國軍隊比起來,人數不算多,但威脅卻很大,它才是中華對印作戰時最主要,也是最強大的對手。

而這一切都表明,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對手,一切都得小心從事。

不過話又要說回來,印度屬於英吉利的領地,對印作戰,也就是對英作戰,而對英作戰,黃旭喜歡,在黃旭心裏麵,沒有什麼比擊敗英國這個世界霸主更讓他感興趣的事了。

而思想統一之後,接下來便是實際的軍事部署。

太平軍此次幾乎是傾巢而出,除留下一部分力量在各處鎮守之外,其它可以調動的機動力量全都調出。

黃旭初步預定的攻擊路線是分兩路出擊。

一路由新疆進入印度,稱為西路軍,主將-田小二,副將-東方不惑,隨軍將領有崔敏,保平安,呂擎天,餘一龍,段一虎,李秀成,陳玉成,羅大綱,李世賢,韋俊,林鳳祥,李開芳,隨軍軍師,諸葛吹燈,總計兵力為五十萬。

田小二與東方不惑在對朝作戰之後,已經分別升任兵種司令官與副司令官的軍階,而田小二這司令官的軍階與保平安這位步兵司令官的軍階已經基本相當,這次黃旭讓二人單獨指揮一路大軍,顯然是對二人的又一次考驗。

另一路則是取道緬甸進入印度,稱為東路軍,主將-曾國藩,副將-左宗棠,隨軍將領有胡林翼,羅澤南,彭玉麟,曾國華,曾國荃,曾三,李元度,駱秉章,劉坤一,江忠源,胡四兒,隨軍軍師-李鴻章,同樣是領軍五十萬。

而此次大軍的編製,黃旭又采納了曾國藩的意見,從太平軍的十二個主力軍團分別抽調了最精銳的力量,然後進行了混編,基本上打亂了原有的軍團編製,采取了新的編製,以此平衡大軍的戰鬥力,而各軍的軍團長與副軍團等主將也是根據戰時的需要進行臨時調配,在實戰時並非一定是統率自己原所屬軍團的將士,這樣一來,有利於主帥直接指揮大兵團作戰。

總之,此次是一次新的嚐試。

而兩路大軍預計齊頭並進,最後預定於會師印度首都新德裏。

另外,為保萬無一失,黃旭還調動了預備役,總計兵力為五十萬人,主帥由他親自擔當,副將-盧博,餘震東,關唐,隨軍將領有楊宜清,朱衣點,傅忠信,軍務參讚,趙小鋒。

除了這些安排之外,黃旭還做了一些其它的任命,比如,王小勇任京師留守,劉玉華與姚大洪任後勤總調度,負責所有一應該糧草,軍事物資的調撥與安排。

總之,前前後後,黃旭做足了準備。

而總體算來,此次大戰,太平軍共計調動兵力約150萬,幾乎調動了可以調動的全部機動兵力。

黃旭與他的智囊們是打算畢其功於一役,準備以橫掃千鈞的態勢,一舉攻占印度。

而大軍在做好準備之後,便分頭出發,按部署分批進入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