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有言在先,這一回合的較量,二人之間隻憑真實本領硬碰硬,不得投機取巧。
李經國雖然自負,但對自身的優缺點,他還是看得很清的,所以,他才提出硬碰硬的比試方法,以便揚長避短,而且,在潛識意裏,如果硬碰硬,他相信胡林翼不會是他的對手。
而胡林翼呢,在裝腔作勢一番之後,也勉為其難地同意了,他得給李經國留下一個印象,他不如李經國,以驕其心。
說到底,就胡林翼而言,除了硬碰硬,他還是得用點謀的,有謀不用,那不是太浪費了嗎?
胡林翼可不傻。
而經過這一番商議,二人便定下了比試的方法,然後直接就進入了比試的狀態。
在稍做對峙之後,二人之間的爭鬥便又展開,而這一次,仍然是李經國先出手。
不過,他一出手便使上了全力,通過吸取剛才的教訓,他覺得不能再給胡林翼任何機會,他必須一開始就全力以赴,爭取在短時間之內將其力斬於馬下。
胡林翼也不示弱,與李經國二人展開了對攻。
於是,一場惡鬥發生了。
而二人這一次的戰鬥比上一次來的更為激烈,甚至可以說二人之間招招都是以命相搏,每一招基本都是殺招,這說明他們都沒有給自己留下退路,隻能向前,向前,再向前。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現場的氣氛是越來越緊張,而雙方的人馬都在為自己的人擔心。
而伴隨著這種緊張的氣氛,二人差不多鬥了三百回合,但仍未分出勝負。
按理說,胡林翼的武藝比之李經國要稍強一些,而且他心思縝密,出招老辣,綜合看來,他的實力要比李經國勝出一籌,但是,實際交起手來,胡林翼卻奈何不了李經國,因為,李經國這一次竟然打出了超高的水準,他將自己的武藝發揮的淋漓盡致,而他的這種超常發揮直接促使二人鬥了個旗鼓相當。
這可能是連胡林翼事先都沒有想到的。
頗為無奈的胡林翼不得不在心中感歎,這個莽漢。
而李經國對此卻是渾然不知,他隻知道進攻,進攻,再進攻,將一身武藝發揮到了極致,他感到全身上下似乎有使不完的勁,而且,一些招式的威力顯然比平時大了很多。
其實,他自己也想不明白這是什麼原因,當然,這些念頭也隻是稍稍在他的腦袋裏麵出現了一下,然後就被他撇在了腦後,因為他沒時間來想這些,這現在唯一的念頭就是幹死胡林翼。
李經國的出刀是越來越快,越來越猛。
而胡林翼則是一如既往的冷靜,他慢慢轉攻為守,見招拆招,將門戶守得極嚴,他並不著急進攻,在他看來,如果他要進攻,那就是不攻則已,一攻必將是雷霆萬鈞,一擊而中。
他在等待時機。
其實,胡林翼擅長的就是等待時機,後發至人。
而且他堅信,懂得等待,懂得把握時機的人,最終必將能擁抱成功。
所以,他要等。
二人的戰鬥仍然繼續,隻不過,從場麵上看,胡林翼已經完全落入了下風,他被李經國暴風驟雨般的進攻打得是節節後退。
如果任由這種局麵發展下去,胡林翼必敗無疑。
看到這種情況,太平軍一方之人都很緊張,他們都為胡林翼捏著一把汗。
不過,有一人除外。
這人便是率軍壓陣的羅澤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