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日軍不行了(1 / 2)

太平軍使者在入見明治之後,便按程序行禮並表明來意,他是受黃旭委派,前來送信給明治天皇的。

明治一聽是黃旭所派,心中甚是困惑,他不知道黃旭在這個時候派人送信給他,到底意欲何為。

不過,雖然疑惑,但明治還是命人將書信呈上與他。

他也想知道黃旭想對他說些什麼。

於是,書信很快被交到了明治的手中,明治平靜地將之打開,然後認真地看了起來。

看完之後,明治抬起頭,麵無表情地問了那使者一句,你們皇帝現在何處,然後使者如實回答道,我主正準備督軍攻城。

明治聽罷,大叫一聲,拖出去,斬!接著更是扯爛了黃旭的書信。

借殺人以立威,更表其死戰到底的決心,這是明治早就計劃好的,而扯爛書信則是後麵加上去的。

扯書斬使,他這招也真夠狠的。

而明治喝聲剛落,便有親兵搶上前來將太平軍的使者拖了出去,然後一顆沾著熱血的人頭便被呈到了明治的麵前。

明治隨意瞟了一眼,然後便揮揮手,命親兵將太平軍使者的人頭拿到日軍各部逐漸展示,以彰其誓死抗敵之心,同時,意欲以此鼓舞大軍的士氣。

而將這一切做完之後,明治便向大軍下達了死命令,他們將在高知與太平軍決一死戰。

不過,經明治這樣一折騰,日軍的士氣還真的逐漸有了起色,明治見此,心中甚喜,而且,這也更加堅定了他死戰的信心。

而既然要戰,那就先來說說雙方的兵力部署情況以及實力間的對比。

太平軍參加此次攻城的大軍總計有二十八萬人,包括第一軍團的二十萬人,以及火器軍團的一部計八萬人,除此之外,太平軍還有一個特戰分隊做為預備隊。

而在海上,太平軍的無敵艦隊已經開到了高知附近的海域,隨時準備配合大軍作戰。

無敵艦隊上配備的水兵雖然是專攻海戰,但他們原先都是陸戰的精英,所以,一旦有需要,也可以立即被整編為一支特殊的有生力量,隨時支援大軍作戰。

由此可見,太平軍的實力著實非常之強大。

而日軍,可就沒這麼好運了。

他們雖然在總人數上與太平軍相較也差之不遠,但品質上麵就遠有不如了。

日軍總計有接近三十萬人,這包括,一直駐守高知的三萬人,加上一路隨明治敗退下來的殘兵敗將計有十萬人左右,後續又從北海道抽調了精壯的男壯丁大約是十多萬人,這樣總計算來就是三十萬人。

日軍這三十萬人說起來數量是不少,而且據城而守,應該說要占據上風才對,可是,他們差就差在戰鬥力低下,士氣更是比不上太平軍,所以,多種因素比較,日軍還是處於下風。

而仔細分析日軍這三十萬人,其綜合實力也是良莠不齊,高知的守軍那隻能算做是地方軍,欺付老百姓還可以,如要真正與悍勇的太平軍拚個你死我活,那似乎遠有不如。

而隨明治退下來的那些殘軍到是戰力不錯,但他們已經被太平軍殺得有點膽寒了,再加之這一路撤退使他們的士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綜合來看,他們也是今不如昔。

再說說從北海道抽調的那些壯丁,這些人多半未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能夠有這上陣禦敵之心已算是勉為其難了,如再想讓其與太平軍拚個旗鼓相當,那無異於癡人說夢。

總之,從總體來看,太平軍要比日軍強了不止一星半點。

所以,這仗還沒開打,日軍已經輸了大半。

而明治對雙方之間的力量是心知肚明,所以,他這才做出扯書斬使的姿態,以示死戰到底之決心。

而那顆被明治砍掉的太平軍使者的人頭在日軍中做完展示之後,便被掛到了城牆上,以向太平軍示威。

由此看來,明治與他的日軍真是死豬不怕滾水燙,活膩歪了,他們竟然有這膽如此對待太平軍。

而結果不出所料,人頭一經掛出,這事便傳到了黃旭等人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