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除了炮艦之外,無敵艦隊的第二大組成部分也不可小視,而這部分戰艦的數量在無敵艦隊中屬於最多的。
它們被稱作為運輸艦.
不錯,運輸艦,用來運送兵員,補濟物資等等的戰艦.
而這類運輸艦在無敵艦隊的數量最多,足足有一百艘之多.
以一艘艦運送2500百人計算,一百艘則可一次性運送兵力達25萬人之巨,幾乎相當於太平軍的一個軍團還有多。.
如果單論這種運輸能力,恐怕在亞洲是無國能出其右,甚至是在整個世界上,除了英國的皇家海軍以及處於崛起之中的美國海軍之外,中華帝國無敵艦隊的運輸能力絕對可以算做上是最強大的.
一次性動送20多萬人,什麼概念,中華帝國周邊的大多數國家,常備軍也就二十多萬人,而中華帝國海軍的運送能力一次就這麼多,真是恐怖.
想一想,都讓人不寒而栗.
而無敵艦隊剩下的三十艘戰艦則是一種名叫護衛艦的艦種。.
護衛艦其實說起來與炮艦差不多,隻不過在總噸位以及功能方麵,與炮艦相比,稍微有些區別.
護衛艦的噸位比炮艦要小,功能側重於預警,排雷,以及防備敵軍的攻擊並在一定範圍內有效抵擋敵人的進攻等等.
而前麵所提及的炮艦的噸位與護衛艦比較則是大得多,其火力更強,殺傷力更大,更加側重於進攻
所以,在這兩種艦之間,若論整體戰力,炮艦要強,但是,如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兩種艦種之間,誰也無法說清到底孰強孰弱,也許隻有真正較量一番,那才知道到底最後鹿死誰手.
而以上就是中華帝國無敵艦隊的組成情況,總計二百艘巨艦,其中,炮艦七十艘,運輸艦一百艘,護衛艦三十艘.
從紙麵上來看,陣容很是龐大,而戰力到底如何,那就得經過實戰檢驗之後才知道了.
而這支艦隊在海軍司令李鴻章以及副司令駱秉章的帶領下,取道黃海,然後進入東海,直趨朝鮮最重要的海港,仁川港。
他們將在這裏封鎖住日軍出海潛逃的通道,將日本死死地堵在仁川加以全殲,並防止日軍的援軍從仁川登陸對伊藤博的大軍進行增援.
而在全殲日軍在仁川的守敵之後,無敵艦敵將會再次揮師向東,直插日本本土,直至最終占領所有的日本國土,將之收歸中華的版圖.
當然,日軍的海上力量也不可小覷,日軍的各種艦船加起來也有一百六十多艘,其艦船的綜合能力也可以排進世界前五.
而且,日軍是海上之國,海軍已成軍多年,對海軍的運用比起太平軍海軍這種新手來說,那是強很多,日軍無論是在戰術的成熟度方麵,還是在對各種戰艦的操控方麵,都要比太平軍勝出很多.
不過,任何一件事都有其兩麵性,而麵對這樣的對手,對無敵艦隊來說,實屬危中有機,因為,隻有不斷地與各種強大的對手交戰,新手才會逐漸地強大起來,最後變成老手.
況且,太平軍進軍日本本土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打敗日本海軍,所以,與日海軍交戰的這一關是無論如何都得闖的。
而無敵艦敵相信自己的實力,他們誰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