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穩固西門之後,陳玉成與他的第八軍團便迅速回援,意欲與田小二所率的大軍一起圍殲阪本龍馬與西鄉隆盛所率的日第一軍.
可是,當他率軍趕到東門的時候,便聽說日軍已經退去,田小二與東方不惑已在漢城之內,於是,他便急急忙忙地趕來參田小二與東方不惑.
可是,日軍明明占據著上風,為什麼突然之間要撤退呢,這一點,真讓陳玉成想不通.
原來,伊藤博文在與中朝聯軍相持的過程中,意外地收到了阪本龍馬的求援信.
阪本龍馬在信中說,中朝聯軍以優勢兵力對他的第一軍進行著猛烈的攻擊,如若援軍不至的話,那他的第一軍將很快便會敗下陣來,希望司令官派軍緊急救援,而且,阪本龍馬還在求援信的最後加了一句,如若援軍不至,他的第一軍將與漢城共存亡,第一軍全軍上下已經做好了為天皇陛下盡忠的準備.
伊藤博文接信之後,感覺天旋地轉,差點就摔倒在地上.
他原本心中還甚喜,他們在與太平軍第八軍團的交戰中還占著上風,這是好久沒有過的事了,可是,這還沒轉身,卻又收到了阪本龍馬帶來的噩耗,他真的是有點適應不了.
不過,伊藤博文是日軍的司令官,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也就是那麼一刻之後,他便冷靜了下來.
伊藤博文認為,現在的局麵對日軍著實不利,雖然駐守西城的日軍在與中朝聯軍交戰並不落下風,但決出勝負將不是一時半會之事,而由阪本龍馬率領的第一軍卻已然是落入了大大的下風,如果再不救援或者采取其它的措施,第一軍當真有覆沒的風險.
而如果沒了第一軍,伊藤博文所率的第二軍也就孤掌難鳴,非常之危險,所以,他必須想出辦法來解此時之危.
伊藤博文左思右想,最後決定是,撤軍,放棄漢城,與中朝聯軍在仁川決戰.
一旦撤軍的念頭在伊藤博文的腦海中形成,他便果斷地做出了決定,因為,時間緊迫,已由不得他再做過多的猶豫,形勢已是再明白不過,如不走,就隻有死路一條,所以,他立即向第一軍下達了撤退的命令,讓他們撤軍至仁川,然後與自己統率的第二軍彙合,最後再與中朝聯軍在仁川進行最後的決戰.
雖然伊藤博文也知道漢城的重要性,但在幾廂權衡之下,他還是覺得放棄漢城是他此時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所以,他最後也隻能是放棄漢城了.
正是因為這樣,這才有了後來日第一軍在西鄉隆盛的率領下撤退以及伊藤博文所率的第二軍在穩占上風的情況卻突然撤退的事情發生.
這隻是日軍在迫不得已的情況才做出的選擇.
而陳玉成講完之後,田小二與東方不惑又將這個時段內所有發生的事情全部都連接起來想了一遍,然後,他們終於將這其中的有些關鍵之處想明白了.
不論如何,從總體上來說,整個漢城戰役,對中朝聯軍來說,是成功的,特別是最後這一下泅渡水路關卡然後分兵進擊的部署,可謂是神來之筆,一舉便將日軍固守的計劃給打亂了,也逼迫日軍最後采取了撤退的行動,而且,東方不惑最後還殺了日將阪本龍馬,讓日軍落荒而逃,日軍可謂是銳氣喪盡.
當然,也不是沒有遺憾.
而中朝聯軍最大的.遺憾就是未能趁此機會一舉將西鄉隆盛所率的主力大軍拿下,這恐怕要讓相關人士,特別是東方不惑後悔好久了.
不過,盡管仍有遺憾,但最終拿下了漢城就是勝利,也達成了預期的目標,而他們離最後的勝利也就一步之遙了.
當然,隻要將下一個目標仁川再拿下,那中朝聯軍將不僅可以光複朝鮮全境,而且還可以直接將日軍趕下海去喂魚,也就是說,拿下漢城之後,日軍離最終的敗亡又近了一步.
而在此之後,聯軍指揮部除了向帝國的皇帝黃旭,以及朝鮮國王李元通彙報相關的戰事詳情之外,就是向全軍下達了休整的命令,因為,有了休整,才能有再次上路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