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呂擎天說的很平淡,但在坐的各位都是行家,深知其中的驚心動魄.
所以,呂擎天說完之後,搞得現場是一片死寂,大家都被這戰事曲折緊張的過程所吸引,忘了稱讚,也忘了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
直到呂擎天提醒說,他講完了,田小二才第一個反應過來.
田小二對呂擎天以及他所率的第六軍團才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承諾,他要為他們向帝國請功.
請功當然是應該的,雖然呂擎天不在乎,但他第六軍團的將士們卻是需要的,畢竟這也是一種對他們奮勇殺敵的肯定.
有些時候,物質與精神層麵上的獎勵都是很有必要的.
最後,田小二又代表聯合指揮部發表了一番演講,這之中,著重對第六軍團所立下的戰功進行了表揚,而對第八軍團的失誤也隻是一筆帶過,但是,他希望第八軍團知恥而後勇,爭取在接下來的戰鬥也取得輝煌的戰果.
而好事說完了,那接下來就是清算,當然,不是對個人的清算,而是清算損失,從而安排有效的補充,以便後續再戰.
從第六軍團統計的損失情況來看,此次戰事再加上早先對開城周圍城池的掃蕩之役,第六軍團的損失是相當的嚴重,其所編的三個師當中,有兩個師已經基本上被打殘了,想要重新恢複戰鬥力,恐怕還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而唯一剩下的一個師當中,也有一個旅損失了1個半團,其他兩個旅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失.
總體來講,第六軍團滿編的二十萬在此次戰役之後,已經隻剩下不到八萬的人馬了,這部分人馬當中還要算上直屬於軍團的一些其它作戰部隊,比如說火器營,弓箭手等.
由此看來,這一次的損失比起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來的嚴重.
除此之外,當時在呂擎天與大保久利通發生僵持之時,第七軍團所派出的那一個師的援軍,也死傷了大概一萬人左右.
不過,與日軍比起來,太平軍的損失那是小巫見大巫了.
太平軍最早的一次偷襲已讓高杉晉作部損失了不少人馬,後續又經過多次致命的打擊,高杉晉作三個師團之中能保持完好建製的也隻剩下第九師團的兩個半旅團,再加上一些七七八八的其它兵員配置,高杉晉作部所轄的二十四萬人,最後尚有戰鬥力的已經不足八萬人了,高杉晉作更是成了廢人一個.
而另一支日軍,也就是大保久利通所率的第一師團,八萬餘人的大軍也損失了一半,最後隻剩下四萬人左右,連大保久利通自己也魂歸故裏了.
還有就是最後來援的西鄉隆盛部,這支日軍的損失不大,不過,做為衝擊太平軍防線的急先鋒,損失雖然不大,但也不代表著沒有損失,他們前前後後的死傷可能也有六七千人.
而阪本龍馬所率的日軍在與太平軍第八軍團的相持過程之中也有萬人左右的損失.
所以,總體算起來,日軍的損失大概接近二十一萬人,差不多是三個師團的人馬.
最後再來號一號日軍的兵力情況,日軍進攻朝鮮之時的總兵力是十個師團,總計八十萬人.
到目前為止,日軍的八十萬大軍隻剩下四十二萬人左右,這四十多萬人包括,第四,五,六師團,建製保持的比較完整,大約有二十二萬人左右,第九師團的八萬人,第十師團的八萬人,第一師團的四萬人.
而太平軍此時可以用來作戰的兵力卻已超過日軍,太平軍的三個軍團,在此戰過後,除第六軍團損失過大之外,其它兩個軍團的損失都不是太大.
具體表現在,第六軍團,從平壤出發之時,是滿編的二十萬人,在掃蕩開城周圍的城池時損失了一萬人左右,再加上此次大戰的損失,應該還剩兵力在八萬人左右.
第七軍團,在一部被派往支援呂擎天時損失了一萬人左右,還剩兵力在十九萬人左右.
第八軍團,前次掃蕩開城周圍的城池之時損失了大約一萬人,後續在與日軍阪本龍馬部的相持中,也損失了大概一萬人左右,總計還有可用兵力為十八萬人.
所以,太平軍的總兵力全部加起來為四十五萬人左右.
而稍作對比,可以發現,太平軍是四十五萬人,日軍是四十二萬人,在總兵力上,兩場大仗過後,雙方的兵力情況已經悄然發生了逆轉.
除了兵力之外,在其它方麵,雙方各有優勢與劣勢,太平軍的優勢是士氣正旺,氣勢如虹,而日軍的優勢是,他們已全部退到開城內,據堅城而守.
不管怎麼樣,總體來說,太平軍仍是占據著微弱的優勢.
不過,雖然占據著優勢,但是,太平軍接下來想要順利地攻下開城,恐怕沒那麼容易.
所以,未來的一切仍是謎.
而戰損計議完畢之後,整個會議也就結束了,在會議的最後,田小二命令,大軍在稍事休整之後,全力進攻開城,爭取盡可能將更多的日軍消滅在開城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