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材明白現在必須盡快撤離戰場,否則,一旦與太平軍的主力交上火,再想撤就來不及了,雖然他率領的十萬清軍,在剛剛與太平軍的交戰中,基本沒受到什麼損失,從人數上說,清軍仍然占有優勢,但是,太平軍的主力大軍的情況不明,他又怎能在未知敵情的情況下,將自己置於不利之境呢,這種事,他馮子材絕對不會做,所以,當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撤離。
他打定主意,當機立斷,命令從十萬大軍中,抽出二萬輕騎兵,組成斷後大軍,拚死斷後,而他則率領剩下的清軍主力向駐馬店方向撤退,他打算先退入駐馬店,與駐馬店的守軍彙合,然後再找機會破敵.
在接到命令之後,清軍的二萬輕騎兵便依令而行,拚命擋住太平軍的二萬鐵騎,他們必須拚死給馮子材贏得了撤退的時間.
二萬對二萬,實力先不說,人數當在伯仲之間,所以,太平軍雖然有心追敵,但無奈阻滯在前,他們除了將氣灑在麵前的清軍騎兵身上之外,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馮子材安然無恙地將清軍的主力撤走。
馮子材走後,兩對騎兵,好一場廝殺。
不,與其說是互相廝殺,到不如說是一邊倒的欺淩,太平軍的騎兵經過黃旭認真的調教之後,實力已是提升了好幾個檔次,而且還是重裝騎兵,再加上如今又是以逸待勞,所以,他們沒費多大勁,就將清軍的二萬輕騎打的是潰不成軍,節節敗退.
但是,形勢雖然對清軍不利,但他們卻是死戰不退,他們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力保馮子材率領的清軍主力可以安全地退到駐馬店.
馮子材也算是沒有辜負二萬清軍鐵騎用命拚來的一番善意,他在甩開太平軍的尾巴之後,安全地抵達了駐馬店城外,但如何進城,卻成了大問題.因為,現在城外還有呂擎天率領的大軍在圍城.
前麵發生的一切,呂擎天並不知情,他還是在郭破天剛剛打算撤伏的時候,收到過一紙他傳來的命令,郭破天讓他停止攻城,轉為隻圍不攻,等郭破天率領的太平軍主力與他彙合之後,再另想辦法破城。
所以,呂擎天遵照郭破天的命令,將攻城的大軍撤了回來,隻圍不攻.但他卻不知道,郭破天不僅自己已經生死,就連他率領的太平軍主力也一起湮沒。
可歎呂擎天仍然在駐馬店城下翹首以待郭破天共商大事.但殊不知,郭破天永遠也回不來了.
馮子材派人偵知了呂擎天圍城之軍的情況,先派人偷偷摸進城去,與城內的守軍取得了聯係,雙方商量好計策,準備裏應外合,一舉擊潰呂擎天的大軍,然後合兵一處,共同對付即將到來的太平軍援軍.
正當馮子材籌劃停當,準備實施所定計劃之時,呂擎天也證實了郭破天不幸陣亡,大軍已散的噩耗,他在悲痛之餘,馬上就意識到自己已處於危險之中了,清軍援軍既然已經殺敗了郭破天的主力大軍,那麼,他們下一步,必定將會挺進駐馬店,如果清軍來了駐馬店,那他呂擎天就有大麻煩了.想到這,他顧不上繼續傷心,馬上派人向黃旭求援,雖然此時再去求援,有點遲了,但有總聊勝於無,最不濟,援軍還可以趕來為他收屍吧.當然,求援是一回事,積極地自救也是必須的,他要想辦法保證自己手下的這一部分兵力,以圖後效。
呂擎天想來想去,覺得當前隻有一計可行,那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撤退,保住這部分有生力量,然後想辦法報仇。並且,他如能安全地將自己手裏的這支大軍帶回去,那他也算是對天國,對陛下有個交待了.
呂擎天知道時間緊迫,他一邊命人故布疑陣,裝出仍然有大軍駐留的樣子,另一邊向大軍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他派出探馬,向撤退的方向哨探,最後得到的信息是,他們準備撤退的方向果然有清軍駐守,呂擎天一聽,急了,手足無措.
如若有攔路虎,他們想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撤退,那是不可能的了,唯一的辦法就隻剩下強行突圍一途了,就在他準備下達突圍命令之時,那探馬又說了,在前方清軍所駐守的不遠處,有一條小路,正好可容一人一騎通過,如能順利地穿過這條小路,那麼他們就能達到清軍的背後,那也意味著他們安全了.
呂擎天聽完,橫了那探馬一眼,有點生氣地問他為什麼不早說.探馬被呂擎天責怪,也有點委屈,他解釋說,他本來是想說的,但呂將軍還沒等他說完,就不耐煩地講其它去了,所以,他還沒來得及說.
呂擎天擺了擺手,懶得聽他廢話,馬上令他在前帶路。
探馬講的沒錯,在他的帶領下,呂擎天順利地將大軍從那條小路上帶了過去,安全地抵達了清軍的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