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不緊不慢地收拾畢,便對寧則中說道:“則中,我收拾完了,我們可以走了嗎?”
“可以,管家,您先請。”寧則中趕緊起身,躬著腰請黃旭先走。
黃旭點點頭,也不推讓,先一步而行,而寧則中在後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黃旭整理的東西,然後,轉身追上黃旭的腳步,再然後,快走幾步,跑到黃旭前麵帶路。
不一會兒,他倆就到了功臣閣門外。
寧則中對黃旭說道:“管家,功臣閣到了,那屬下先告辭了。”
“好,謝了。”黃旭微笑著對寧則中說。
“管家不用客氣,屬下告退。”說完,便對黃旭微微一禮,轉身離開。
在目送寧則中離開之後,黃旭深吸一口氣,抬頭看了看那塊鑲金的牌匾,隻見上麵龍飛風舞地寫著幾個大字“功臣閣。”
“請問前麵是黃管家吧?黃管家,王爺有令,如果是您到了,不必通傳,可以直接進功臣閣去見他。”站在功臣閣門口守衛的侍衛對在近前眺望的黃旭說道。
“嗯,多謝。”黃旭對守在門口的侍衛說道,然後,推開門進了功臣閣。
整個功臣閣內煙霧繚繞,黃旭走在閣中的通道上,大白天的都讓他有一種陰森的感覺,不由地向兩邊看去,隻見兩邊的石壁上每隔一段距離都刻著一張畫像,這些畫像都如真人大小,栩栩如生,畫像的兩側分別寫著此人的來曆,事績等,每一張畫像前都擺著新鮮的供品,點著燃著香火的香爐,黃旭仔細計算了一下,總計有三十幾張。
黃旭這下有點明白了,為什麼這裏會叫功臣閣,大概是因為這裏是供奉那些逝去的功臣的地方。隻不過,不知道是供奉的天國的功臣,還是東王自己的功臣,為什麼這楊秀清會選擇在這裏見自己呢?
黃旭一邊走,一邊盤算著這楊秀清在搞什麼鬼?當他走到通道的盡頭,赫然發現,一副超級巨大的畫像占滿了通道盡頭的整座牆壁,畫中的人年紀不大,英俊瀟灑,仔細看有點似楊秀清,特別是那雙眼睛,簡直跟楊秀清長的一模一樣,讓人看了不寒而栗。
此人是誰,難道是楊秀清的兒子?但怎麼從來沒有聽人說過。
楊秀清靜靜的立在畫像麵前,整個人顯得是如此的蕭索,從黃旭的這個角度看過去,楊秀清就如一個風燭殘年的老者一樣,一陣風就可以將他吹倒。
此情此景,黃旭到是有點同情起楊秀清來,雖然貴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東王,卻沒法逃脫這病痛的折磨,而本應是英武不凡的他,如今給人的印象卻好似一個病怏怏的小老頭。
“你來了?”楊秀清沒有轉身,問道。
“是,王爺,黃旭奉命來到。”黃旭應道。
“知道為什麼叫你來這兒嗎?”楊秀清又問道。
“不知道。”黃旭又答道。
“你進來時,應該看到這兩壁的畫像了吧?”楊秀清聲音有點低沉。
“是,屬下看到了。”黃旭道。
“難道,你就沒有什麼要問的嗎?”楊秀清又問道。
“屬下不敢唐突。”黃旭又道。
“那你猜猜為什麼這裏叫功臣閣?”楊秀清沒有立即解釋這兩壁上的畫像是什麼,又問了另外一個問題。
“屬下愚鈍,還請王爺明示。”黃旭可不敢胡亂瞎猜。
“你不是愚鈍,你是已經猜出來了,隻不過,你不敢說,是嗎?”楊秀清可不好糊弄。
“王爺明鑒。”黃旭不說是,也不說不是。
“好吧,在給你解釋這些畫像之前,我先來給你講一個故事。”楊秀清說道這裏頓了頓,似乎有點激動,過了一會,他接著說道:“曾經,有一個普通的農家男孩,5歲喪父,9歲喪母,由伯父撫養長大,由於伯父家境貧寒,他從小就要砍柴種地,沒有上過學,也許正是由於這種苦難的經曆,卻造就了他堅忍不拔的性恪,而且他極富智謀,好交友,廣結識,所以,他雖然年紀不大,但在他們那塊地方,人緣卻極好,名氣也不小。
後來,太平軍密謀造反,洪秀全及馮雲山聽其之名,極力邀其參與,當時他也是年少氣盛,加之對朝廷的腐敗是極其的不滿,於是他就帶著同鄉三十六人,一起參加了太平軍,那一年,他才二十多歲,而他有個侄兒,在當地有神童之名,年方十五歲,也非要跟著他出去見世麵,他不允,他這侄兒便偷偷地從家裏溜了出來,硬是隨他參加了金田起義,後來當起了他的隨軍參謀。